《平水繡》大師魯桂君
臨汾新聞網訊 中國的刺繡起源早,技藝精湛。除蘇繡、粵繡、蜀繡、湘繡四大名繡之外,還有一種源自山西的古老傳統手工藝——晉繡。
晉繡極具山西地方特色,色彩對比強烈,針法變化多樣,繡品立體感強,視覺效果飽滿厚重。魯桂君就是師承晉繡大師郭美玲,在苦心研習晉繡獨特藝術風格的基礎上,于2018年創立了“平水繡”品牌。
魯桂君傳綬弟子
魯桂君大師在市電視臺參加直播
“平水繡”因”平水”而得。平水發源于呂梁山東麓(今山西臨汾堯都區金殿鎮),因宋金時期劉淵刊印詩詞韻書《平水韻》而馳名。“平水繡”淵遠流長。《尚書》有“衣畫而裳繡”,舜令禹制五彩繡的記載,《詩經.唐風》有“素衣朱繡”的描寫,都與臨汾的刺繡藝術相關。春秋戰國時期,臨汾作為韓國都城,錦衣繡袍,盛極一時!及宋,詩人吟詩作賦,鋪錦列繡已成為風尚。更有趣的是“平水繡”的106種針法與”平水韻”的106韻不謀而合,充分顯示了“平水繡”的地方性和歷史性。
“平水繡”作為晉繡的典型代表,其悠久歷史從出土實物上也得了證實。 曾被評為200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絳縣(原屬臨汾)衡水墓葬中發現的刺繡圖案,便是例證。
“平水繡”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充分反映了晉南乃至山西的風土人情和厚重的黃河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思想性。
“平水繡”千百年來作為民間婦女茶余飯后或農閑時的一種消遣,在民間綻放著瑰麗的光芒。可以說,“平水繡”作為民間百姓的精神寄托,一直用樸實的生活素材完美地展現了勞動人民的豐富情感。比如“魚戲蓮”“鴛鴦鬧蓮”“石榴生子”“老鼠偷葡萄”,表達了祈子的愿望;獅子、老虎、麒麟,具有平安的含義;鹿、象、鶴代表吉祥如意,福祿壽長的意思;此外,還有戲曲題材的繡品,如《西廂記》等,則體現了百姓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刺繡是傳統文化,也是國之瑰寶。在現代文化多樣性的沖擊下,近年來,有著式微之勢。魯桂君堅守初心,繼承和光大刺繡技藝,為了心中的目標,努力把它做大做強。(李茂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