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谷全縣域內建設山西“農谷”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實際、著眼“三農”長遠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作出的戰略部署。2015年10月30日,樓陽生省長在太谷調研時提出要把太谷變為“農谷”。2016年11月11日山西省政府第136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山西農谷建設初設方案》,山西農谷正式上升為省級戰略。2017年4月12日,樓陽生省長專題調研山西農谷建設,提出要“以國際視野審視、以國家標準建設、以省級戰略推動”的要求。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在部、省、市三級農業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太谷縣和山西農谷管委會全力推動山西農谷建設。
一、建設背景
(一)目的意義
山西農谷是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有效載體。建設一個以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為核心,吸引力、創新力和競爭力較強的現代農業樣板區、示范區,既符合中央加快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又對引領示范、輻射帶動全省現代農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山西農谷是破解現代農業發展難題,積極構建現代農業新體系的重要抓手。山西農業基礎仍較薄弱,社會化服務相對滯后,特色主導產業尚未形成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產業集聚效應,建設山西農谷,有利于引領、示范、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山西農谷是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探索黃土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路徑的示范樣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后農業工作的主線。建設山西農谷,對于發揮山西特色農業優勢,調優產品結構、調精品質結構、調高產業結構,探索黃土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路徑意義重大。
(二)基礎條件
太谷擁有建設山西農谷的區位特色、產業基礎、科研力量等資源條件,并在發展路徑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從資源條件上看,太谷是農業大縣,地處大太原都市區,位置優越、交通發達,境內地貌山地、丘陵、平川并存,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具有優厚的農業生產條件。從科技優勢上看,境內擁有山西農大、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兩所科研院所,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科技資源和一批素質較高的新型職業農民。從發展基礎上看,形成了設施蔬菜、規模養殖、苗木花卉、干鮮果業四大主導產業,擁有太谷餅、壺瓶棗、通寶醋、怡園干紅等一批優勢農產品品牌,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茅。從示范效果上看,先后成為全國現代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立足太谷、依托優勢打造山西農谷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
二、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
(一)建設目標。突出功能農業(食品)研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兩大核心功能,集聚政策、科技、人才、金融、市場等要素,加快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能,把山西農谷建成立足山西、面向全國的功能農業(食品)研發高地、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和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平臺。
(二)重點任務。開展“建設國家級特色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全國功能農業綜合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農產品加工物流集散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和探索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三園)建設與農民利益聯結的體制機制”8大任務。
(三)空間布局。以全域化、全要素、全產業方式進行布局,構建“一城三園五區”的空間架構。總面積1050平方公里,“一城三園五區”占地約200平方公里(30萬畝)。其中:
“一城”,即農谷科技創新城。規劃面積4500畝,以山西農業大學為核心,打破圍墻,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路徑。重點建設功能農業(食品)研究院、國家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國際交易中心,建設多個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將成為山西農谷的“大腦”,形成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研發集聚區。
“三園”,即: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園,規劃面積20000畝,以巨鑫和金谷園區為基礎,培育和引進一批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搭建科技人員創業平臺,建設科技研發中試基地,打造農業高新企業集聚區,成為帶動山西、輻射全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綜合服務區、企業技術孵化地。特色農產品加工交易園,規劃面積20000畝,以山西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為基礎,建設集生產加工、冷鏈倉儲、物流貿易、展示展銷,以及配套金融服務、期貨交易、網絡電商、創業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農產品產業集聚區。同時,吸引一批國內、國際名優產品、品牌企業、產業集團入駐園區,成為山西特色農產品的集散區。北方林果科技園,規劃面積9300畝,以省農科院果樹所為核心,主要建設北方經濟植物園、林果智慧小鎮、特色果品創意產業區和北方林果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等,建成國際最具影響力的紅棗、葡萄資源庫和國內最具示范性的林果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區。
“五區”,即總規劃面積25萬畝,重點建設紅棗苗木、綠色養殖、設施農業、生物技術四個推廣示范區以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一批標準化、示范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功能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和農業觀光園、生態莊園、特色小鎮,大力發展觀光、休閑、體驗等新型業態。
三、頂層設計
(一)完成了機構組建。省級層面成立山西農谷建設領導小組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市級層面成立籌備組,下設10個工作推進組;省編辦批準成立山西農谷管委會,屬于市政府派出機構,黨工委、紀工委同步設立,設置一辦四部和紀檢監察室,人員配置基本到位,組建了“精干、高效、專業”工作團隊。
(二)推進了規劃編制。圍繞“兩高地一平臺”目標,聘請專業規劃設計單位,開展“1+9”總規和系列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在總體規劃編制上。7月8日,在北京召開《山西農谷建設總體規劃》專家評審會,《山西農谷建設總體規劃》通過論證;9月1日,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根據7月8日專家評審會意見,對《山西農谷建設總體規劃》進行修改完善并形成反饋稿,進一步明確了山西農谷建設思路、三年目標、五年目標以及中長期發展目標,近日將《山西農谷建設總體規劃》上報市政府。在專項規劃編制上。山西農谷科技創新城規劃形成評審稿;北方林果科技園規劃已完成專家論證,正在形成總體草案稿;特色農產品加工交易園正在形成總體策劃稿;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園和“五區”的專項規劃正在加緊編制,9月底前將全面完成規劃編制工作。
(三)加快了政策創設。以“三化三制”為切入點,推進“1+1”政策體系創設創新。在支持政策上,起草《關于支持山西農谷建設若干政策意見》,從土地、人才、科技等六方面26項政策上先行先試,8月21日,山西農谷建設領導小組召開山西農谷建設支持政策研討會,省、市、縣相關部門人員研究討論《關于支持山西農谷建設若干政策意見》。目前,《政策意見》已修改完善,并報省農谷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內部機制上,管委會開展內部管理、科技創新、產業支撐等五方面24項政策制度編制基本完成。
四、各類平臺
緊扣資金、服務、環境等關鍵要素,夯實農谷建設支撐基礎。一是投融資平臺。運用市場化手段,注冊成立山西農谷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山西農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與山西煤炭清潔能源利用公司合作,聘請專業化運營團隊,設立200億元發展基金,有效破解基礎設施、科技研發、產業發展資金不足問題。 二是大數據平臺。晉能、清眾科技、大北農農信互聯豬聯網、中國科協鄉村e站、浪潮科技等多家大數據平臺將入駐農谷,搭建智慧農業綜合服務體系。 三是雙創平臺。山西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初具規模,農谷農民培訓中心、省科協和晉能集團產業孵化器啟動建設,為創新創業提供載體。 四是服務平臺。以打造“六最”營商環境為目標,全面推進企業投資項目試行承諾制實行無審批管理試點工作,確定大北農種養循環項目、農谷農民培訓中心等項目作為試點進行推進。
五、項目建設和招商引智工作
按照樓省長提出的“山西農谷建設要牢牢抓住招商招才不放”的要求,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和招商引智工作。
(一)基礎設施項目
共19個項目,總投資136億元。1個已完工(南山雨污分流工程)、12個開工續建(6條主干線、南山水庫、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金谷園區、農谷農民培訓中心、山西文化產業園、孟母文化養生健康城)、2個落地(國新能源供給、省科協科技孵化中心)、4個在談(綠地集團北方林果科技園、酒店式人才公寓、宏泰農谷科創城、恒大集團特色小鎮)。其中:
農谷科技創新城建設。經與中國宏泰多次對接,已達成合作意向,近期簽署備忘錄、協議。將采取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投資建設、統一產業引進、統一招商引智、統一運營管理,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重點打造2000畝科技創新城,主要建設研發總部基地、農業創新服務集聚區、功能食品研發基地、生活配套服務區等內容。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技術轉移、成果推廣、新興產業集聚、技術資本化的戰略高地,成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發展區域,形成城鄉發展新格局。此外,人才公寓299套人才公寓基本完成內裝,9月1日95套具備入住條件。
山西農谷農民培訓中心。總投資1億元,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建設周期1年,已完成奠基、清表工作。主要建設農業科技培訓中心樓、展示中心兩大板塊,包括培訓、餐飲、住宿、辦公、商務、展示展銷、雙創、檢驗檢測、組培等功能。建成后服務全省職業農民、涉農經濟主體、專業化服務人員等。
省科協科技孵化中心。總投資3億元,占地面積30000余平方米,已在金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區進行選址,近期開工。主要建設科技孵化中心大樓,配套院士工作站、專家公寓、生活服務設施等。建成后將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二)產業發展項目
共35個項目,總投資94億元。9個開工續建(北方果樹良種繁育基地、國投生物食品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風電沒油用牡丹、廣譽遠搬遷、國新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元和堂中藥飲片、榮欣堂異地新建、綠美園林提質增效),6個簽約落地(晉能集團、清眾科技為主的大數據平臺,巨鑫數字化農業試點、大北農種養循環、番茄小鎮、紐艾格綠色肥料),20個在談(與登海種業、華為、中食月太、金河生物、達明一派、智匯生物等進行對接)。其中:
大數據平臺建設。晉能集團、清眾科技、浪潮集團、鄉村e站等企業已入駐金谷科技創新園區,巨鑫數字化試點項目進入開工前期準備。
山西農谷·臺灣農業產業園。與臺灣農協進行對接,擬定于9月26-28日開展農谷兩岸高新農業技術交流洽談會,就項目共識、政策共識和進度時間共識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洽談。山西農谷·臺灣農業產業園擬規劃600畝,引進20-30家食品加工企業,主要建設科研加工休閑配套區(包含生產加工廠、觀光休閑賣場、科研處、精細加工廠和辦公生活住宿樓等)、臺灣大棚種植基地、水生植物栽培基地。目前,經過兩次對接,投資方正在做項目詳細規劃,于近期注冊公司,并擬定在山西農博會期間簽訂合作協議。
產業發展合作。8月22日,太谷縣與山東高端技術工程研究院圍繞太谷產業發展與運營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根據備忘錄,以促進發展與合作共贏為目標,依托研究院項目資源、專利技術信息庫、專家團隊等,實施招商引資、招智興商、吸引集群化產業轉移等措施,助推相關產業升級與轉型,爭取成為具有區域性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帶。雙方將優先開展構建人才高地、創建研發平臺、搭建投融資平臺、組建風控團隊4項工作。
(三)科技人才類
共14個。在談院校團隊9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美國科學院、伯克利大學、同濟大學、中國農大、農業部、中國農科院環發所、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簽約落地團隊5個(中科大蘇州研究院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和蘇州硒谷科技、浙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簽、中科大和天津科大研發團隊、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其中: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合作。近期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該院是中國輕工集團公司所屬全資子公司,是國家第三批創新型試點企業和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擁有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食品發酵標準化中心等多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和服務平臺,與日本東京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研究伙伴關系。擬與該院共建研究院分支機構、開展功能食品生產研發,建設國家級食品檢測檢驗中心,引進食品行業領軍企業。
同濟大學合作。近期將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建立長期穩定的全面合作關系,廣泛開展涉農科技、產業、人才等領域的聯系與合作。同濟大學將圍繞山西農谷建設重點任務,以項目為載體,將山西農谷作為教學、科研和成果轉化基地。雙方將在決策咨詢、科研合作、招商引智、機制創新四個方面展開合作。
六、重點事項
1、陽邑小鎮建設。項目獲得了中央、省級領導的高度關注,中農辦主任韓俊、省政府副省長郭迎光專門進行調研,原中農辦主任陳錫文給予高度關注,樓省長強調“要把杜老這篇文章做好,樹好旗幟、打好品牌,提升農谷軟實力”。先后邀請四川省政協常委、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和同濟大學工程與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唐劍暉等進行考察,就合作事宜進行商談。目前,規劃設計單位正在修改策劃方案和規劃,開展“三農改革發展論壇”前期準備。
2、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按照農業部關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姓農、務農、為農、興農”的要求,初步提出要以打造“綠色、高效、科技”型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目標,大力拓展三產融合發展,建立高新技術集成、新型裝備武裝、龍頭企業帶動、產業深度融合、標準化生產、體制機制創新和農民增收效益明顯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考慮優勢產業和產業園建設要求,確定以蔬菜、生豬、紅棗為主導產業進行申報。9月5日,農業部、財政部對太谷縣申請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方案和建設規劃進行了復核,并完成報批、公示,9月10日公示完畢。
總之,我們將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信心和決心,全力加快山西農谷建設,為山西現代農業發展當好表率,走出一條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