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詮釋“責任”,以醫術延續生命。她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醫務人員,以精湛的醫術拯救了一個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她就是襄汾縣道德模范人物單衛紅。
“病人吞咽困難,喂一勺水需要等兩三分鐘,這樣才不會噎著病人,才有助于恢復咽部肌肉”。在襄汾縣醫院,正在查房的單衛紅邊示范邊囑咐,不厭其煩給家屬講解偏癱病人護理要領。
每天,單衛紅都在這樣忙碌的日子里度過,雖然已是縣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主任醫師,但她依舊堅守在醫療第一線,竭盡全力挽救生命。
從醫三十年,單衛紅敬業勤懇,無怨無悔,努力提升技術,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
1999年,縣醫院正式成立神經內科,那時,整個科室只有3名醫生,6個護士,22張病床,病房環境差,醫療設備陳舊,就醫病人少。單衛紅臨危受命,擔任神經內科主任,她把自己的從醫管理理念滲入到神經內科的各項規章制度中,在繁瑣的行政工作的同時,與其他醫生一樣倒班、值班,接診病人……那時,就診病人少,整整七天沒有一個病人。單衛紅雖然著急,仍不停給大家打氣,她組織科室人員圍繞醫患關系深入展開討論,確立了“對患者負責、為患者服務”的工作理念。第八天,一位患者前來就醫,醫生護士圍了一圈,爭著給病人鋪床、搬東西,特別熱情。這種理念成為了神經內科的醫療宗旨,這種熱情在她的科室一直得以延續。
為了盡可能第一時間搶救危重患者,她時刻注意新技術的鉆研和學習。2003年,單衛紅到太原培訓,重點學習了“顱內微創引流抽吸術”,這種手術不需要再開顱,降低了開顱后致殘的風險。一回醫院,她就著手開展這個新項目。沒有時間,她把自己的休息時間壓縮,再壓縮……
2003年春天,單衛紅經歷了一次從醫生涯的生死考驗。那年,“非典”肆虐,縣醫院成立了發熱門診,需要抽調醫務人員篩查、排除疑似病例并就地醫治。面對各類發熱病人,一不小心就會被感染,更可能危及生命。誰去?這成為當時許多人難以抉擇的一個難題。
“我去吧,經驗多,遇到情況好處理”。關鍵時刻,她沒有猶豫,冒著生命危險沖在第一線。白天,穿上厚厚的隔離服,量體溫、聽診,在隔離病區篩查所有返鄉人員,一上午要篩查100多個。為了少上廁所,她不敢多喝水,厚厚的隔離服下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為了不漏掉可疑患者,她與返鄉人員近距離接觸,早已忘記了被感染的可能。最多的時候,單衛紅收治了14個疑似病例,每一位她都仔細詢問病情,悉心照顧。
2012年,54歲的單衛紅又挑起了大內科主任的重擔,不僅要完成從前的工作,還要為心內科、神經內科、普內科培養獨擋一面的人才。
2012年秋天的一個深夜,一陣急促的鈴聲把單衛紅驚醒:“主任,神內重癥室唐師傅持續抽搐,呼吸困難,是否使用呼吸機?”“我馬上到!”接著,病房的走廊里傳來一陣匆匆的腳步聲……又是2個小時過去了,病人的面色由青紫轉為紅潤,呼吸由急促變得平穩。從病房走出,單衛紅并沒有回家,她轉身走進綜合內科病區,看看這里的患者是否安全……
沒有節假日,不分白天黑夜,鈴聲就是召集令,三十來年,單衛紅用醫術拯救生命,用醫德感染患者,一步一步,她走進百姓心中,成為“德醫雙馨”的好醫生,在她屐痕過處,杏林春暖,一路芬芳。 通訊員 張建華 沈宗珍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