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多路徑 增強保障力 撐起保護傘
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襄汾縣緊緊圍繞民生為本的工作主線,突出多渠道拓寬就業創業、提升五大基金保險保障力、構建和諧勞動保護傘三個重點,夯實民生、改善基礎,編牢織細了社會保障民生大網,實現了民生的持續改善。
牽線搭橋開辟就業創業“多路徑”。該縣全面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扶持政策、強化就業服務管理、幫助困難群體就業扶持政策,以公益性崗位安置、企業吸納、創業帶動、引導自謀職業等形式,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招用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80名從事基層水利、畜牧、食品藥品監督等基層公益性崗位公共服務工作,審核上報符合經營場地租金補貼條件的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4名,幫助87名高校畢業生分別在星原學校、光大焦化氣源有限公司、溫泉醫院等用人單位參加見習。大力開展公共就業服務活動,利用春節期間外出務工人員集中返鄉和春節后大批農民集中外出務工的有利時機,聯系省內外用工單位,廣泛開展為外出務工人員送崗位活動,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通過開展以“搭建供需平臺,促進轉移就業”為主題的“春風行動”“送崗位、送培訓、送政策”下鄉、召開系列專場招聘會、農民工專項培訓、清理整頓市場秩序等方式,為服務對象提供免費的政策咨詢、就業服務、崗位信息、維權支持和法律援助。積極開展省級農村勞動力轉移示范縣和省級創業型城市“雙創建”工作,依托各鄉鎮人社工作平臺,及時更新全縣農村勞動力現狀及轉移就業的基本信息,在縣、鄉、村層層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及轉移就業臺賬,采取政府引導、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建立縣級創業孵化基地3個,為49名創業者推薦發放創業小額貸款217萬元。上半年,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890人,創業就業56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46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59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4780人。
提標擴面增強五大保險“保障力”。該縣堅持多措并舉,認真推進實施社會保障“一卡通”,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升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繳費檔次、政府補貼標準、個人賬戶繼承等方面完善和創新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調整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統籌基金支付比例、城鎮醫療保險轉診支付比例,增加門診特殊慢性病病種。推行市級統籌“一體化”經辦模式,簡化辦事程序,醫療、生育報銷時限,由每月報銷發放一次,增加為每月10日、20日集中發放兩次,特殊慢性病管理由原來的每季度認定一次,增加為每月一次,提高城鎮醫療、生育醫療保險待遇。降低失業保險征繳費率,減輕企業負擔27.85萬元。加大工傷保險征繳力度,加快工傷認定、待遇支付。截至6月底,全縣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人數達到42.5萬人次,征繳社會保險基金1.96億元。
嚴格執法撐起和諧勞動“保護傘”。該縣以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為目標,認真履職,公正執法,加強勞動保障行政執法監察的調解、執法力度,提升勞動爭議處理效能,不斷促進勞動關系和諧。加強日常巡查、舉報投訴工作,指導用人單位特別是餐飲、住宿、建筑等中小型企業依法與職工簽訂、履行、變更、終止、解除勞動合同,對各類違法行為下達限期改正指令書,責令用人單位補簽勞動合同5600份,接待群眾咨詢業務300余次,接受日常投訴14件,結案12件,為勞動者追討工資469萬元。認真開展專項檢查活動,聯合住建、公安、交通運輸、水務、國有資產監管、工商行政管理、工會組織等部門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活動,檢查用人單位149戶,涉及農民工2萬余人,為315名農民工追發拖欠工資203萬元;由人社、公安、工商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隊,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專項行動,出動檢查人員135人次,檢查從事中介活動的組織1家、用人單位64家;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檢查用人單位97家,涉及1.5萬人,督促補簽勞動合同491份,督促繳納工資保證金22萬元。受理各類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5起,經裁決結案的勞動爭議案件9起,依法調解結案10起,勞動關系檔案認定14起,處理過程中準予撤訴5件,為當事人依法裁定賠償金154.64萬元,調解賠償金、工傷待遇52.1萬元。(焦玉龍 賈安妮 石凱敏)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