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育才鑄輝煌
——記“市級名校”襄汾縣文臣學校
襄汾縣南辛店鄉文臣學校是一所農村全日制寄宿制小學。學校里,教學區垂柳、柿子樹、合歡樹俯仰生姿;馬路邊龍爪槐、金葉女針、月季花爭奇斗艷。校園美景猶如一幅幅丹青畫卷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學習、生活的好環境,漫步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近年來,文臣學校從學生好、特、奇的心理特點出發,以創建“特色學校”為契機,本著“夯實基礎、特色育才”這一治校理念,開展了符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教學特色活動,有力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墻體文化 潤物細無聲
“讓墻壁說話,使墻壁育人。”聚焦學校墻壁,辦學目標理念、課堂教學模式、小學生一日常規、讀書墻、安全教育宣傳欄等專題文化分門別類、躍然其上。既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又配有兒童喜聞樂見的圖片,給學生課余學習提供了一本“活教材”。它不僅為學校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還充分發揮了校園的隱性教育功能,體現了文臣學校環境育人、潤物無聲的教育理念。
漢字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工具,同時也是展示中華文明、文化的載體。自2011年9月開始,文臣學校結合學校實際,經過考察、論證,最終決定將兩排教室前后及教學區墻壁230余米,1米以下,40厘米以上精心設計制成墻體黑板,然后分片劃分到二至六年級各班,再由各班劃分給每一個師生用于漢字練習。
墻體書法練習之初,學校統一制訂了書寫方案,對寫字的內容、時間、姿勢、環境衛生及評比辦法等都做了全面的要求,并召開動員大會。盡管這樣,開始寫字時還是遇到了諸多問題,書寫姿勢不規范的、字體有大有小、歪歪扭扭的都暫且不說,亂扔粉筆頭的現象就是一個大問題。為此,學校從學生的書寫習慣和衛生習慣入手進行教育,把個人書寫板塊的周邊環境衛生納入書寫評比,并組織老師和學生對學生的書寫及時評比,計入學生的考核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亂扔粉筆頭的現象幾乎絕跡,學生的行為習慣基本養成。對于學生的書寫姿勢,指導教師親身去做示范,手把手地進行指導,糾正了學生的書寫姿勢。在寫字輔導方面,學校開設書寫字指導課,對書寫要點進行精煉的概括:“橫要平,豎要直,提、撇要尖兒,捺要有腳,折要有角,小小點要寫好,落筆輕輕收筆重,字的大小要適中,字的整體要方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的書寫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每個學期學校都要組織一次“墻體書法”競賽活動,評出班級、校級“小小書法家”,給予表彰獎勵。
這項活動已經堅持了四年之久,學校師生受益匪淺,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如今,“墻體書法”已成為文臣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爭星活動 點燃上進的熱情
為了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及行為習慣,實現“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從而促進良好的校風、學風的形成,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身心得到健康發展。自2012年9月起,文臣學校從建立綜合評價體系的高度著眼,從“過程評價、全面評價、全員評價”入手,推行了“五進一星級少年爭星”系列活動。首先,制定出學校“爭星”活動方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教師會議,然后各班級及各學科教師結合學生及班級特點與學生共同協商,制定出詳細的可操作的評比細則。
這項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行為、生活等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良好習慣逐步養成,每學期各班會涌現出一大批在學習、生活、紀律等方面行為表現優秀的星級少年。學期末各班依據學生爭“星”的多少,推選班級、校級星級少年。學校先后表彰了240名校級星級少年。
陽光課間 放飛孩子的心靈
為了使學生課間活動多一份鍛煉、少一分追逐打鬧、多一份文明、少一分爭吵,使學生學會健身,養成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慣,文臣學校開設了“陽光課間”活動,除認真組織好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外,每天下午學校都要安排一個小時的大課間活動。活動器材以學生自己攜帶和學校提供相結合,學校給學生購買了毽子、跳繩、皮筋、沙包、呼啦圈、籃球、皮球等器材。活動明確劃分活動區,有踢毽子、跳繩、跳皮筋、丟沙包等活動區。每天一到活動時間學生就會積極地帶上自己喜愛的器材,自覺地到指定的活動區盡情地玩耍,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盡的激情和歡樂,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放飛心靈。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平臺的搭建,文臣學校的辦學特色得到了升華,教師的教學觀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的行為習慣逐步養成,文臣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陳華)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