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年來,襄汾縣大鄧鄉堅持把創建功能黨小組,作為提升農村黨組織組織力、激發無職黨員干勁的重要抓手,結合農村發展現狀和黨員實際,創新設立了產業發展、環境治理、糾紛調解、文化發展、脫貧攻堅五類黨小組。黨員立足黨小組設崗定責,充分發揮了黨組織“肌體細胞”在村級事務管理中的主體作用,營造了黨支部給黨小組立標桿、黨小組給黨員壓擔子、黨員給全村樹榜樣的良好氛圍。僅2017年,各黨小組辦實事好事350余件,全鄉356名黨員承諾425件,兌現417件,完成率達98%。
“小堡壘”促村“兩委”發展
回望2017年,赤鄧村黨支部劃分了產業發展、文化發展、糾紛調解三個功能化黨小組,由黨性觀念強,熟悉基本知識的黨員擔任黨小組長,全村50名黨員被這三個黨小組連在了一起。
自劃分功能性黨小組以來,大鄧鄉各黨支部成員在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脫貧攻堅、安全生產、環保巡查、地質災害預防、民事糾紛調解、城鄉清潔工程、土地確權、合作醫療養老保險收繳等工作中,根據自身實際積極主動明責任、領任務,在各項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村“兩委”班子更能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去謀發展、干事業,初步形成了“黨支部領頭把方向,黨小組跟進強帶動,黨員先鋒展作為”的工作新格局。
“小堡壘”發揮黨員新形象
“自成立了文化發展黨小組,黨員干部主動出擊,積極協調,開展工作,把村里的文藝愛好者都召集起來,排節目、編舞蹈,為我們組建了文藝宣傳隊,如今,我們的文藝宣傳隊在十里八村特別有名,我們還代表鄉里參加了縣上舉辦的消夏文藝晚會呢。”大鄧村文藝愛好者王敬云激動地說。
大鄧村地處鄉政府所在地,文化人、文藝愛好者比較多,但因一直沒有人牽頭組織,村里的文化活動總是搞不起來。去年,村黨支部結合本村實際,召集有文藝特長的黨員,組建了由村支部副書記郇紅喜擔任組長的文化發展黨小組,跑鄉里、到縣里、尋資金、找政策,先后置辦了舞臺燈光、音響和各種設備,組建了大鄧村文藝宣傳隊,并代表大鄧鄉參加了全縣消夏文藝晚會,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在十里八村聲名鵲起。
如今,在文化發展黨小組的努力下,村里又購置了鑼鼓、統一了服裝,成立了百人女子威風鑼鼓隊;每月18日,文化發展黨小組還召集書法、繪畫、雕刻、剪紙文藝愛好者進行交流切磋,充分發揮文化合力推動鄉村發展作用。
“小堡壘”使群眾滿意度高起來
吉柴村黨支部根據黨員實際,挑選了在群眾中威望高、口碑好、處事公正的黨員組成糾紛調解黨小組,坐在百姓炕頭,和大家一起說長道短,化解糾紛、處理矛盾。2017年以來,直接參與調解家庭不和、宅基地糾紛、耕地界限不清、打農藥誤傷莊稼等各類民事和預防矛盾激化糾紛18起。
垃圾傾倒是村里屢抓屢犯的難題。張民裕、柴國慶、韓富剛主動承擔這個麻煩事,挨家挨戶逐一宣傳講解村里制定的衛生公約。針對個別群眾不遵規守紀行為,3名黨員蹲點值守抓現行,曉之以理進行批評教育。對于“漏網之魚”,他們翻查垃圾,找尋線索,跟蹤追擊,直到找到當事人,然后以柔克剛、以事說理,終于得到老百姓的認可。當年臟、亂、差的村子,如今環境宜人、村風文明,亂堆亂放的現象也沒有了。
大鄧鄉黨委不斷探索黨小組功能化、規范化建設,各個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了,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更加突出了。大家都說:黨小組辦的事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讓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實惠,讓群眾看到了更多新變化。村民有困難找黨支部、有難題找黨小組、有問題找黨員。和諧新風撲面而來,如和風細雨般潤澤百姓心田。(尉振龍 侯錄艷)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