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6月10日,烈日炎炎,在襄汾縣南辛店鄉新民村口刻有“桃花源”的牌樓下,一座“村訓碑”上的內容引起了記者的興趣。家訓、族訓見多了,村訓還是頭一次見到,特別是刻在石碑上的村訓。
“年少不刻苦讀書,長大后悔晚矣。”“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以敬老愛幼為榮,以凌弱欺老為恥”……教孩子好讀書、教村民要厚道、教鄉鄰不稱霸的村訓句句令人深思。熱心的村民見我們感興趣,就把村訓的撰寫人曹文敏的家指給我們。
順著林蔭村道,走進村民口中的鄉賢曹文敏家。曹老先生說,新民村有著良好的村風,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基因至今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豐富德治內涵,把新民村人的傳統美德代代傳下去,他提議建村牌樓時在村口豎立一塊鐫刻村訓的石碑。他的倡議得到村干部和村民們的贊賞與支持。
于是,在村牌樓落成的2018年6月30日,新民村“村訓碑”也同時豎起。“村訓碑”坐落在國道臨夏線新民村口,村民們進進出出總要駐足觀望讀上幾遍,有個張家長李家短的也總要到“村訓碑”前講講對錯,評評理。
曹老先生介紹,新民村村訓全文375字。要意如下:12字總體目標:村和諧、民富裕、家和睦、人文明;8字“新民精神”:崇仁尚義、重和向善;此外還有“8要8不要”行為規范、“10句至理名言”等。曹老先生說,我們就是要守正創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細小處。
村民告訴記者,每當站在“村訓碑”前,誦讀這些文字,能感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文明傳承。
該村第二村民小組組長許海全說,每到重大節日我們都要組織鄉親們在“村訓碑”前認真學習,檢點自己的行為。
提起籌建“村訓碑”,新民村黨支部書記徐全勝深有感觸:原本是想從建造村牌樓這個“窗口”做起,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不曾想,卻獲得了村民們廣泛的支持認可,如今“村訓碑”立起快一年了,在規范村民行為方面發揮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南辛店鄉黨委書記王英上任伊始就來到“村訓碑”前,對新民村依托傳統文化加強村民自治的做法大加推崇。她說,要把“村訓碑”作為對村民進行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的好教材,并逐步在全鄉推廣,用這種傳統的方式,促進我們的村風文明、鄉風文明,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文化保障。
襄汾縣司法局局長趙劍鋒介紹,以德治國是依法治國的重要補充,新民村“村訓碑”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新民村是襄汾縣南辛店鄉的一個行政村,由新民村、北辛店、衛家溝、北深堡4個自然村組成,全村有530戶、1530口人。說起“村訓碑”的好處,大家伙兒扳著手指頭數:兒孫更孝順了、讀書氛圍更濃了、村風更純樸了、鄰里更和諧了、村民更思進取了……
再一次站在新民村村口,村牌樓兩邊的對聯“新建村名與共和國同歲,民建樂園為中華夢添彩”道出了村民們的心聲,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村民們建設美麗鄉村,實現中國夢的信心。
短評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鄉村治理指明了方向,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襄汾縣南辛店鄉新民村“村訓碑”,有助于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對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和諧穩定、實現鄉村振興目標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家風、村風緊緊相隨,家風正、國風清,國由眾多家組成。“村訓碑”,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卻能夠以獨特的影響力代代相傳,它不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規章制度,而是在點滴間影響人們的生活,滋養人們的心靈,滲透在每個村民的生活中。“村訓碑”不僅將“村和諧、民富裕、家和睦、人文明”的目標,“崇仁尚義、重和向善”的“新民精神”,“8要8不要”“6戒”的行為規范等刻在碑上,更刻在了一代又一代新民村村民的心里。
記者 賈曉梅 景秀紅 李芹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