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家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屋外監控無死角,文化長廊處處有……
現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時期,襄汾縣景毛鄉南高村正如火如荼展開建設,他們從村民身邊事入手,提升鄉村生活品質,實現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的極大改善,農村整體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鄉村如何蝶變?南高村探分曉!
“改基建”舒適宜居
立夏過后,坐在自家小院里,村民朱福勝望著街面開挖的“三組管道”(下水、飲水、暖氣管)心里那叫一個暢快,再瞅著滿園樹木蔥蘢,心里更是美滋滋。
83歲的朱福勝是村里的“文化人”,接受新事物的思想賽過“年輕人”。早些年,家里建新房,完全按照現代化的住房設計“吃喝拉撒不出門”。可村里供水分時段,沒有下水管家里的化糞池還得時刻操心,必須定期人工清理。
現在不一樣了,家里接上了排污管,朱福勝家的房子頃刻間實現現代化。這不,村西頭新建的高23米的大型水塔,可實現全村水網24小時不間斷供水;入戶水表數字化,讀卡取水更精準、高效。現在,好多村民把廁所從屋外轉移到屋內,還建了洗澡間,生活越來越便捷。
全村蛻變的“美事”不止于此!從進村開始,入眼可見,百余盞路燈整齊劃一、近萬平方米綠色植被生機盎然、街面道路改造煥然一新。
南高村如此謀劃,深意何在?
南高村不僅營造了“柳暗花明、欣欣向榮”的意境,更要走出一條以工促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 “未來的南高村要努力實現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的‘三美融合’。外界環境好,百姓住舒坦、干勁自然足、產業必興旺。”南高村黨支部書記蘇躍亭胸有成竹。
“轉觀念”向善向好
鄉村要振興,鄉風文明不可少。當下,尊良俗、去低俗、講奮進的風氣已在南高村盛行。
從骨子里講文明,這事辦起來不容易。“搞文化,不就是刷個標語弄個畫,浪費錢還不如發給老百姓。”面對一些村民的質疑,南高村興建了村史館,并在村里的主干道繪制了文化一條街。從弘揚晉商劉篤敬的精神出發,村里還定期評選“好媳婦”“好婆婆”等,引導村民明是非、知美丑。久而久之,文化熏陶的效果逐步顯現。“村里打牌酗酒的人少了、出外打工勤勞致富的多了、搬弄是非的少了、團結互助的多了。”村委會主任白丙武說,近年來,村里對紅白喜事規模等予以上限控制,今年以來,村民紅白喜事送禮開支也降低不少。
“有一條鄉村文明街、有一支鄉賢文化骨干隊伍、有一套鄉規民約……”如今,南高村以文化為激勵,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風化人、潤物無聲,激勵更多的村民向善向好。
截至去年年底,南高村還施工改造文化大舞臺,這些思想道德建設、文化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也成為鄉親們守住鄉土、傳承鄉風、留住鄉愁的精神家園。
“返鄉潮”引鳳還巢
鄉村振興,人才是重要支撐。這幾年,宜居鄉村工程給南高村帶來飛速的變化……也實現南高人才創業“返鄉潮”,他們帶來新思維、新理念、新業態,帶出鄉村振興新活力,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李睿璇就是其中之一,她雖是南高村人,可從小長在城市。高校畢業后,她放棄在省城的高薪工作,全心投入到南高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頤德養老院工作中。身為家中獨女的她,深刻意識到,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嚴重,子女外出務工、贍養老人問題將會日益凸顯。
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既是夕陽事業又是朝陽產業。直爽的性格促使李睿璇說干就干,由此村“兩委”也一路“綠燈”全力支持發展“養老產業”。頤德養老院的創辦,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還解決了周邊地區的養老問題。
鄉村振興,事關民生福祉。如今的南高村干群一條心,解決好了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衛生改廁、村莊綠化、村道硬化等突出問題,廣大人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記者 祁欣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