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隰縣,秋高氣爽,梨果飄香。在這個氣候宜人的季節登高遠眺,只見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讓人心曠神怡、目不暇接:一川碧水,兩岸錦繡,10公里水景生態文化長廊和濱河大道,婉若青絲玉帶,相依相擁,婀娜多姿;那筆直寬闊、明凈美麗的條條道路,像道道絢麗的紐帶;那花團錦簇、布局合理的座座廣場,將現代氣息與地域文化巧妙結合;那林林總總的城市建筑,拔地而起,錯落有致;優雅舒適的小區,綠草如茵,功能齊全……
移步皆是景,舉目滿眼春。如火如荼的“環境提升年”活動帶給隰縣生機一片,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幅美不勝收的“滿眼新景”。
按照全市“環境提升年”活動要求,隰縣堅持“統一領導、分工負責、上下聯動、全民參與”原則,大力實施大氣環境、水體質量、城鄉清潔、生態治理、交通秩序五大工程,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被市“環境提升年”活動領導組授予全市“環境提升年”活動山區片第一次流動紅旗單位。
精心部署整治行動
隰縣結合實際,就大氣環境、水體質量、城鄉清潔、生態治理、交通秩序等重點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職責,落實了具體任務,確定了整治標準,限定了進度時限。實行縣四套班子領導包聯責任制和各鄉鎮、各單位包片包村負責制,縣領導包鄉、鄉領導和縣直幫扶單位包村、村干部包戶,把整治工作任務進一步分解到了每個單位、每個具體責任人頭上,建立健全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部門聯動的“三位一體”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體系,確保了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極大地調動了全縣各級干部群眾參與“環境提升年”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大力營造輿論氛圍
堅持把宣傳發動作為環境提升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通過召開動員會、現場宣講會、懸掛標語條幅、印發宣傳資料、在城鄉街道開設宣傳專欄等形式廣泛進行宣傳發動,使縣鄉、村、組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了開展環境提升的重要性、現實性和緊迫性,提高了全民參與環境整治活動積極性。在《今日隰縣》、縣廣播電視臺開設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題欄目,及時跟蹤報道工作動態。開辦了不文明行為“曝光臺”,對縣城內亂停亂放、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進行曝光,起到了良好的監督教育作用。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為確保城鄉環境衛生質量徹底改觀,推動城鄉環境治理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邁進,隰縣著重在建立長效機制上狠下工夫。
建立垃圾處理長效機制。針對財政資金緊張的實際,該縣采取縣政府撥一塊、鄉鎮拿一塊、群眾籌一塊的方式,有效解決環境治理的資金保障問題。目前,確定了兼職保潔人員,配備了相應的平車、鐵鍬、掃帚等工具,穩定了鄉村衛生清潔隊伍,形成了環境衛生管理的責任和監督機制,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環境衛生管理體系,有效地提升了城鄉環境衛生的管理水平。
建立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是一項“綜合工程”,為確保工作的長期性,該縣除了將每項工作、每塊區域的管理責任落實部門、落實人員外,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進行督查,每半月對城鄉環境提升情況進行督查考評一次,并將結果全縣通報,嚴格考核,在全縣形成了優化環境、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建立基礎建設長效機制。該縣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變城鄉環境面貌著手,按照高標準、高質量的原則,把農村“四化四改”及垃圾池、文化體育場所等基礎建設作為重要內容,累計完成52個新農村建設任務,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運營正常,新建半封閉垃圾房306座,垃圾轉運中轉站3個。
合力攻堅成效明顯
環境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上下聯動,合力攻堅。該縣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整治、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整體推進、不留死角”的工作思路,圍繞整治重點,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取得了明顯成效。
清理積存垃圾實現新突破。該縣通過對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等地帶的死角垃圾進行全面徹底的拉網式調查摸排,動用車輛680余車次,清理積存垃圾5000余噸。各鄉村組織村民對房前屋后的柴堆、煤堆、糞堆等進行大整治,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全縣已有24個村委達到省級考核標準。
市容環衛整治實現新突破。該縣對門店牌匾統一進行規范,清除沿街墻壁、電桿、燈桿、櫥窗小廣告,堅決取締店外經營和占道經營,嚴厲打擊流動攤點、亂堆亂放等違章經營行為,市容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
大氣污染防治實現新突破。制訂出臺了《隰縣控制燃煤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和《關于加強秸稈焚燒和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積極開展渣土車輛廂式改造工作,嚴查城區煤煙型污染和建筑施工揚塵污染,先后出動執法人員80余人次,檢查建筑施工揚塵和砂場15家,下發整改通知書8家,并啟動建設了兩座天然加氣站項目。截至目前,縣城二級以上天數達206天,綜合污染指數為1.94,各項監測指標均達到污染物總量控制要求。
交通秩序整治實現新突破。該縣積極開展國、省、縣道整治工作,完成車家坡至索坨26.8公里公路改造,均莊至嶺上16.1公里、回珠至黑桑15.9公里農村公路改擴建工程順利建設,并對車家坡至苗圃段公路進行了整修,啟動實施太和路公路改造,縣域內車輛通行效率明顯提升。同時,規劃城區停車位202個,刷新道路雙黃線、單黃線2萬余米,對城區各學校門口增加警力16人,有效地減少了交通事故發生。
生態治理工程實現新突破。該縣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大面積、多層次、廣覆蓋開展植樹造林,累計完成小西天景區、奧體中心、四條大街、濱河路、通道綠化補植補栽工程達2萬余株;完成三北、天保、退耕荒山造林及封育工程2.25萬畝;在機關單位、住宅小區、庭院綠化累計栽植各類樹種1.2萬余株,全縣生態環境明顯提升。 通訊員梁云云 張瑞強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上一篇: 隰縣:部門聯合 確保校園周邊道路安全
下一篇: 隰縣總工會10萬余元助貧困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