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2015年的春光,翻開2014年隰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長卷,一個個響亮品牌、一項項文化精品、一個個“隰縣好人”,一群群“文化能人”,串聯起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精彩記憶。2014年,該縣緊緊圍繞開展“五個年”、打造“升級版”的奮斗目標,找準切入點,升級創品牌,各項工作呈現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匯聚起推動全縣跨越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星級評定”創亮點 理論武裝成效突顯
該縣出臺理論學習星級評定實施辦法,對各單位理論學習工作全年跟蹤督導,年初提出要求,年中專項督查,年底星級評定,全縣121個單位“五個星級”對號入座,通報亮相,推動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常態化和規范化。縣委中心組率先垂范,全年集中學習13次,撰寫理論調研文章56篇,中心組成員帶頭講課、帶頭談體會、帶頭搞調研,發揮了龍頭示范作用。各單位開展了“優秀學習品牌”創建工作,學習特色各有千秋。教科局的“讀書漂流活動”、人社局的“學習講壇”被選樹為全市的樣板。全年多次組織各個鄉鎮的專職組宣委員、縣直單位的理論報告員參加市、縣理論培訓和輔導,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學習討論落實活動中,這支隊伍在本單位、在基層一線深入宣講,起到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作用。
“好人隰縣”創品牌 精神文明捷報頻傳
響亮提出打造“崇德向善好人隰縣”品牌的口號,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鼓勵干部群眾發現好人、舉薦好人、爭做好人。編印了《德善之光》道德教材,組建了英模人物報告團,編排了宣傳“隰縣好人”節目,設立了孝德廣場、善行義舉榜、好人橋,廣泛宣傳好人典型事跡,學好人、做好人蔚然成風,一年中又涌現出劉帥君、武來貴、馮莉清、賀西平、許迎輝、劉儉等國家、省、市道德模范。確定了“崇德包容、智慧勤勞、自信堅韌、創新圖強”的隰縣精神和縣歌、縣樹、縣花、縣鳥。組織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我的夢”、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禮儀、志愿服務等內容為主的公益廣告宣傳展示活動。兩次邀請專家舉辦傳統文化講座,人大機關、財政局等文明單位均開設道德講堂。在2014年7月份舉辦的中國品牌文化管理年會上,該縣喜獲“中國品牌文化十大范例獎”,被授予“中國好人縣”榮譽稱號。
“媒體聯動”創優化 輿論宣傳強勢給力
全力整合宣傳資源,拓寬宣傳途徑,積極打造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主流媒體一盤棋、同聲音的大宣傳格局。出臺《對外新聞宣傳獎勵辦法》,鼓勵新聞工作者多寫稿、寫大稿。《火了玉露香、富了窮山莊》《廣種“道德樹”、隰縣好人多》等10余篇新聞稿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等中央主流媒體刊發,在中央主流媒體的發稿量是該縣近二十年來最多的一年。策劃組織了“第四屆玉露香梨花節”“隰縣玉露香梨出口美國”等多項專題宣傳,全方位報道了黨的建設、反腐倡廉、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新進展、新業績。開展了新聞敲詐、有償報道、網絡造謠問題專項整治活動,消除各類負面信息100余條。聘請了5名新聞監評員,定期不定期對新聞工作進行點評,規范輿論宣傳。電視臺和隰縣在線聯合研發,成功開通了有線電視直播、視頻點播的手機電腦版,這項技術走在全市的前列。
“山區強縣”創特色 文化事業活力迸發
圍繞打造山區文化、教育、醫療“三強縣”的目標,努力在公共文化、傳統文化、群眾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下大力氣,狠抓落實,全面推進文化事業發展。文化基礎設施空前加強,在連續幾年不斷新建改善的基礎上,奧體中心、蓮花廣場、隰州大劇院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全縣8個鄉鎮97個行政村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場所和體育設施功能顯現,群眾參與積極性高。舉辦了“大美隰州·歡樂盛夏”消夏月活動,共展演文藝晚會12場、電影4場、戲曲5場。組織文藝、電影、圖書“三下鄉”,全年深入鄉村文藝演出近百場,放映電影1100余場,圖書下鄉5萬余冊。出臺《隰縣文藝創作獎勵辦法》,編輯出版《隰州尋勝》《隰州梨人》《山西省委駐隰縣上莊》等反映該縣歷史、人文、發展和產業的優秀作品,并邀請省市作家協會和廣大文學愛好者召開了出版發行座談會和文學講座會。創作和拍攝《放歌小西天》《放歌奧體中心》等系列實景表演及《玉露香飄幸福來》《梨鄉歡迎您》等本土歌曲。出臺《隰縣民間藝術扶持獎勵辦法》,全力培育非遺文化的精品產品生產,山核桃、根雕等工藝品產業化發展的項目已達成聯合開發協議。全面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傘秧歌”,成為舞臺、廣場等多種表演形式的優秀劇目,編輯出版的散文集《隰行漫記》、山核桃工藝品《天藝千佛圣景盤》入選全市外宣資料庫。 通訊員 郝微微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隰縣農機局扎實做好春耕備播
下一篇: 綁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