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致富路 造福梨果鄉
——隰縣交通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小記
臨汾新聞網訊 “河東重鎮,三晉雄邦”——隰縣的土地上,209國道縱貫南北,與洪永線,臨大線交錯相接。霍永高速公路,山西中南鐵路橫貫隰縣。目前,全縣列入養護范圍的農村公路共有700公里,其中縣道161公里,鄉道275公里,村道264公里。
為了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近年來,隰縣交通局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制,保障了農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暢通。
堅強的組織領導做基礎
抓重點,抓難點,抓薄弱點,隰縣交通局強化職工隊伍建設,成立了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心及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活動領導組,建立健全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構,切實做到了“縣有所、鄉有站、村有隊”的管養機構,按照行政區劃明確管養責任,確定管養目標,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建立起“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村盡責”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系,定期組織開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業務培訓教育和安全生產教育,不斷提高農養工的養護技能及安全意識。
健全的規章制度為前提
近幾年,隰縣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按照“政府領導、統籌計劃、行業管理、分級負責、保障投入”的原則進行管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按照“政府主體責任不減,公共財政投入保障”完善養護資金管理制度,積極籌措并及時定額到位了養護專項資金,設立了專賬專戶,專款專用。
建立了養護資金撥付與考核結果掛鉤的獎懲體系。對下李道班,黃土道班,午城道班及8個鄉鎮養管站進行每月檢查,采取季度考核的措施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此外,他還以現有的農村公路電子地圖庫為基礎,建立“一路一檔”“一橋一檔”的養護管理檔案,合理安排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及日常養護管理工作,推動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的信息化。
扎實的工作措施成保障
目前隰縣縣道經常性養護率達100%,鄉道經常養護率達到85%,經常性養護率達到80%。
他們把綠化指標用于農村公路的綠化,按照“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原則,合理選擇綠化的品種,將橋、灌、花、草相結合,對全縣公路進行了路樹空白補植。
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隰縣縣域公路路基窄,等級低,缺橋少洞,為了改善農村的交通狀況,近幾年來,交通局著力進行路基拓寬改造,修建涵洞和擋墻,增修石砌邊溝,鋪裝石灰穩定砂礫路面,重點對腰子路段進行加固處置,增設攔水帶、防護墩、排水設施等。定期進行全面細致的摸底調查,針對多條公路的不同狀況制訂了相適應的預防性養護方案,把公路病害遏制在萌芽狀態。因此,全縣的農村公路技術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公路優良路率穩步提升,次差路率大幅下降,目前全縣公路平均好路率達到92%,養護綜合值達到84%,鄉公路平均好路率達到88%,養護綜合值達到79%。
管理是公路行業永恒的主題。隰縣交通局千方百計抓養護,想方設法抓管理,著力加大危橋改造及安保工程實施方案。每年對所有橋梁進行摸底調查,發現一座,治理一座,并把調查結果記錄入冊,做到一橋一檔,根據橋梁所處的路線等級把橋梁養護劃分為區域管理,做到一橋一人;對危橋都設立了標示牌,并及時確定施工方案設計,列入危橋改造計劃。全縣的農村公路大部分依山傍水、坡陡彎急,安保設施需求較大,造成農村公路安保設施相對滯后。隰縣交通局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多方協調籌集資金,對全縣的道路實施安保工程。
創新是公路發展的不竭源泉,隰縣交通局開展養護示范鄉鎮及文明樣板路活動,積極開展了示范鄉鎮創建活動,通過樹立好的典型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以加強日常養護和巡查工作為重點,以精細化管理養護為突破,要求每個鄉鎮都創建一條文明樣板路。文明樣板路要完善公路指路標志以及交通標志標線,增設必要的爬坡道、休息區、便民服務點、應急救援點。加強路域環境綜合治理、綠化美化和公路文化等建設,著力提升農村公路的技術等級、路況水平和服務能力。
隰縣交通局以坦誠、務實、廉潔、高效的工作作風,凝聚著每一位公路工作者火熱的心,他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強化管理為手段,以科學養護為理念,為家鄉的山川鋪錦繡,讓鄉親的梨果香飄遠方……(張艷麗)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