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隰縣峪里:聽!一首村歌唱出朝氣蓬勃新形象

2018-06-25 20:06:04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臨汾新聞網訊 “我們峪里好風采,峪里處處梨花開,家家戶戶栽果樹,致富路上大步邁,齊心協力奔小康,敢把那山山水水另安排,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隰縣寨子鄉峪里村,一位村民見有記者來采訪便順口輕唱了幾句,在我們村,這是一首大家都會唱的村歌,歌詞里句句都是我們峪里人的真實寫照,唱起來很有勁兒。”這里不僅有朗朗上口、催人奮進的村歌,還有別致的村貌和悠久的文化沉淀。6月22日,記者在隰縣寨子鄉峪里村看到:一排排整潔的民房,錯落有致;四處色彩鮮明、話語樸實的宣傳標語,通俗易懂、鼓舞人心;一些形象鮮活、說服力強的先進典型事跡躍然墻上……這一幕幕,無不展示出一個充滿希望、富有朝氣的新農村形象。


    選出當家人 唱好“發展戲”

    峪里村位于隰縣寨子鄉東北方向,東與黃土鎮義泉村接壤,北與陡坡鄉白耳村毗鄰,村子距縣城25公里,由峪里和莊上兩個自然村組成,全村160戶、456口人,其中貧困戶78戶、233口人。村里土地面積3108畝,耕地面積1940畝,人均土地6.7畝。

    以前,峪里村是一個封閉的、保守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小村子,交通不便,每到下雨時,唯一進出村的路就像屏障一樣擋住了人們出行的腳步。該村土地貧瘠,村民們只能種植玉米聊以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一千元錢。

    不甘落后的峪里村人急于改變現狀,然而,戲好要靠唱戲人,興村就要先興人,精準脫貧得從“人”開始。于是,村民們信賴的“當家人”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再加上,市里選任的第一書記、縣里的駐村工作隊、鄉鎮包村干部,四支隊伍精準發力,全村百姓人心思齊、全民參戰,立志改變村子的面貌。

    “既然組織選派我們到這里,我們就得下足功夫,用釘釘子的勁頭帶領村里的老百姓干出個樣子來。”隰縣農發辦主任馬世曉指著村里的規劃圖說,你看,藍色的標記是2016年發展的玉露香密植園,紅色的標記是2017年新發展的,現在全村網格化布控,實現了產業發展全覆蓋。同時,我們還要在村里建設一個可以容納160人以上的科技培訓室,通過產業、管理、技能多方位培訓,為全縣發展積累人才資源”。

    思路定下來 腰包鼓起來

    梨果是隰縣的主導產業。近年來,隰縣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發展玉露香梨產業,如果說峪里村錯過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發展果樹的黃金期,那么現在無論如何不能錯過玉露香梨這趟“高速動車”。四支隊伍一合計,要想讓村民脫貧,就必須對現有產業進行結構調整,傳統的玉米種植根本無法滿足脫貧的需要,必須發展果樹,于是提出了“近抓收入,中抓產業,長抓配套”的思路。

    隰縣農發辦作為包聯單位,積極爭取項目資金1300余萬元,對村里的基礎設施進行改善,修橋整路讓車進的來,讓農特產品出的去;改河造田,讓昔日的灘涂成為百畝良田,讓荒山變成花果山;建水塔引水進地,配套管網設施,讓村里1500余畝果園得到有效灌溉。

    要推動農業大發展,產業必須做強。近3年來,隰縣農發辦又爭取200多萬元項目資金,在村里發展600余畝玉露香梨密植園,優先考慮貧困戶,按照畝產7000斤保守估計,盛果期的600畝玉露香梨產量將達到420萬斤,按照每斤3元計算,僅玉露香密植園就可以收入1260萬元,加上300多畝稀植園玉露香,以及700多畝蘋果,梨果產業總收入突破2500多萬元。

    果樹豐產需要3到5年的時間,這期間就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四支隊伍面前,這期間怎么脫貧,后來通過研究,決定讓村里有農用三輪車的農戶給東川苗木專業合作社運輸樹苗,增加季節性和臨時性收入。

    馬志明是村里的貧困戶,2017年,跟著東川苗木專業合作社運輸樹苗,一年就收入3萬多元。據了解,全村有21戶參與勞務務工,其中就有13戶貧困戶實現收入39萬元。村里的人均年收入由之前的不到1000元增加到現在的人均年收入8000元,貧困戶的人均年收入也突破了5000元。到2017年,村里的26戶貧困戶順利脫貧。

   集體有經濟 腰桿挺起來   

   今年以來,為鞏固脫貧成效,隰縣農發辦又爭取了300多萬元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創新試點項目,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在峪里村積極進行試點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努力讓農民群眾過上好日子,峪里村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去年建起來的100kw光伏電站已經并網發電,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增加13萬元的收入。第二期的100kw的光伏發電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2017年,峪里村給村里的12戶貧困戶每戶分紅2500元,資助他們購買肥料,發展梨果產業。與此同時,村里還將19畝村集體土地全部發展成玉露香密植園,5年豐產后,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20萬元左右的收入。

    “以前,向上級要項目,跑斷腿,磨破嘴。現在,咱趁著這么好的扶貧政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造血功能。集體有了錢,修路、打井、助學助殘做公益,干啥都有底氣,腰桿挺起來了……”村黨支部書記馬三旦告訴記者,村集體的收入,除了一部分用于村里的基礎設施改善外,剩余的60%全部用于貧困戶的幫扶。

    打出文化牌 吃上“旅游飯”

    “峪里全村一家親,村風連著好家風。”峪里村全村人都姓馬,相傳400多年前的明代萬歷年間,陜西米脂的馬姓四兄弟輾轉落戶峪里村,在這片土地繁衍生息,祖上出過秀才,辦過私塾,小小的村落到處都是文化傳承的印記。村里民風淳樸,村民善良仁愛、勤勞節儉。

    峪里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按照“四園一脈”的建設思路,建成玉露香密植園、桃園、桑椹園、葡萄園四個采摘園,以馬家老宅、仰德知尊堂、老物件展廳、農耕文化展為脈絡,彰顯峪里馬氏一族血濃于水、一脈相承的傳統文化淵源,讓每一個來峪里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記憶和情懷,留下難忘的印象。同時,在峪里村著力打造生態主導、效益優先、四季成景、產業互補的立體生態觀光農業示范區,確保留得住鄉愁,留得下人才,為實施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游奠定良好基礎。

    馬三旦自豪地說,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沿著獨特的文化墻感受峪里村獨有的風情,而且可以采果實、吃農飯、尋鄉愁,體驗農家生活,還可以以《石磨坊》為題,做記錄、挖文化、搞專題;一個微型的田園綜合體將帶著勤勞質樸的村民走上脫貧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采訪結束時,峪里村的廣播正播放著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聲中的美好景致,已經展現在村民眼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峪里村將迎來新的春天,農民將盼到新的希望。

    記者郝海軍


     

責任編輯:付基恒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泰和县| 龙井市| 广丰县| 高碑店市| 林西县| 盱眙县| 靖江市| 奈曼旗| 娄底市| 思南县| 青神县| 休宁县| 永济市| 米脂县| 博兴县| 黄大仙区| 宜良县| 新绛县| 高唐县| 威信县| 文登市| 黄大仙区| 宁国市| 林周县| 拉萨市| 河北省| 长海县| 兰考县| 陆川县| 稻城县| 芦山县| 囊谦县| 兰州市| 河西区| 丹寨县| 新兴县| 芦山县| 高邑县| 上林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