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東星 黨馮亮)近年來,鄉寧縣按照“生態立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探索新路子、打造新模式、建立新體系、健全新機制、扶持新典型,多措并舉,新招頻出,全縣林業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2014年,全縣全年林業方面投資1.9億元,完成造林綠化3.73萬畝,被國家林業局授予“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和省“兩山”造林先進縣等榮譽。
積極探索,走出一條適合當地的新路子。多年來,鄉寧縣始終圍繞“抓林業建設就是抓可持續發展”的思路,立足縣情,積極探索,在營造林工作中總結出了一套“規模造林,連片治理,整流域推進”的發展模式。該縣采取經濟林與生態林相結合的方法,經濟林實施到哪里,配套荒山造林就到哪里;植苗造林與封山育林相結合,適地適樹,宜植則植,宜封則封。
多方拉動,打造資金投入新模式。造林綠化,該縣以林業產業化發展為切點,以“內留外引”優惠政策為平臺,充分調動企業家投資發展林業產業積極性,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主體、企業投入為補充、社會融資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資模式。2010年以來,全縣每年僅用于發展核桃的投資就達4000多萬元。特別是今年,全縣林業建設累計投入資金達1.9億余元,其中上級投資占5%,縣政府投資占37%,企業投資占58%。
管護支撐,建立護林保綠新體系。該縣不斷健全森林防火監控體系,設有專門的森林防火遠程視頻監控中心,在重點林區、入山口設立了30多個森林防火檢查站,森林防火信息員遍布在全縣144個重點林區村。投資1000余萬元組建了一支百人專業森林消防大隊,配足、配齊了防火器材,并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另外,還有3支150人的半專業隊伍和200人的兼職防火隊伍;封山禁牧上,制定了《鄉寧縣封山禁牧辦法》,成立了縣、鄉兩級封山禁牧領導組,對全縣實行封山禁牧,推行舍館圈養。同時,借助天保工程和公益林管護資金,在全縣所有林地配備了專職護林人員巡護山林,截至目前,全縣專職護林人員達300余人;工程施工上,采取“誰造誰管,一管三年”的原則,工程三年后再進行竣工驗收,達到設計標準的,才兌現專業造林公司工程費,有力保障了森林資源安全。
立足縣情,健全林業建設新機制。每項工程實施前,該縣堅持勘查制、論證制和審核制,由職能部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實地勘查,組織有關專家反復論證,縣政府常務會議進行審核。實施中,堅持法人制、監理制和合同制,所有重點工程全部確立法人主體,明確責任人;實施后,堅持驗收制、報賬制和審計制,無論是政府投資項目,還是財政補助項目,全部落實按工程設計進度驗收付款制度。
核桃主導,扶持興林富民新典型。2010年初,該縣提出了“核桃產業主導,若干特色并進”的農業產業化思路,立足縣情實際,依托林地資源優勢,念好“山字經”、做好“林文章”,經過4年來的努力,全縣林業產業隊伍不斷壯大,涌現出了一大批懂管理、有實力、成規模的典型林業生產單位和個人。比如投資2.3億元,發展核桃產業基地3.2萬余畝的雙鳳祥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投資1.3億元,發展翅果油樹產業5萬余畝的琪爾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投資2000余萬元,建成雙季槐基地5000余畝的光華鎮七郎廟村農家福雙季槐米有限公司,全縣林業產業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