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點兵點將,合藟上炕,有錢喝酒,沒錢跟走。”一首童謠唱出了鄉寧人與酒的不解之緣,也在冥冥之中牽扯出了鄉寧煤老板張文泉與酒的故事。
鄉寧縣是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產煤縣,曾經的煤炭大戶永昌源集團董事長張文泉深知要實現集團擴張和發展就必須另辟蹊徑,重找出路。為此,他決定以煤焦工業為基礎,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實現“黑色”向“綠色”的轉型發展。2007年,山西戎子酒莊有限公司應運而生。10年時間,戎子酒莊已經發展成為集優質釀酒葡萄種植、高檔葡萄酒生產、農業生態觀光、葡萄酒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綜合企業。
“從一開始,我們董事長的理念就是要做適合中國人自己的葡萄酒。”戎子酒莊行政部經理申鵬日前對記者說:“酒莊自始至終堅持的就是做民族的風格,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氣候特色來制釀出適合大眾的,能夠充分體現中國風格的葡萄酒。”正因為這種理念,釀造技藝、葡萄酒的開發研究成為戎子酒莊的核心,每一款酒的背后都隱藏著戎子酒莊的匠人精神。
“要說最愛呢,每款酒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但其實最讓我感動的是鮮酒系列。”戎子酒莊技術中心經理祁新春介紹說:“這款系列酒的感覺比較新鮮、活潑、輕松、簡單,口感潤滑、香甜,尤其適合年輕人,基本上一上市就銷售一空。”盡管銷量很好,這款酒的產生卻源自于一場美麗的“意外”。
2014年由于天氣多雨、多冰雹,導致當年戎子酒莊葡萄基地的葡萄酸度高、糖度低,并不適合做陳釀酒。“此前,我們一直是做陳釀酒的,這批葡萄因為自然原因,質量不符合我們收購的標準,公司是完全可以不回收的。”祁新春回憶說:“董事長堅持回收了這批葡萄,他不想讓鄉寧的百姓受損失,他給我們的命令是用這批葡萄研究其所能生產的品質最好的、最適合的葡萄酒。”在多重分析數據之后,技術中心的工作人員對這批葡萄釀造鮮酒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對如何保留葡萄里的殘留糖分和果香這兩大難題進行研究,最終取得了突破性成功。“鮮酒釀酒的葡萄均為當天采收,12小時內入罐,15天完成發酵,30天完成后期處理并裝瓶,90天上市,100天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祁新春認為這款酒的背后是一個企業對于品質的不懈追求,更是一個企業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擔當。
每一種葡萄都有自己的“使命”,在技術團隊的“匠心”之下,它們變成了最適合自己的樣子。細長的瓶身、精致的包裝、宛若少女的氣質,這是戎子酒莊的甜型玫瑰香葡萄酒。2010年,葡萄基地的“玫瑰香”葡萄盛產,當時,市場上“玫瑰香”葡萄多用于生產白干、半白干,甜型玫瑰香葡萄酒仍處于市場空白。“這是一個挑戰,‘玫瑰香’葡萄糖含量少、出汁少,不具備釀造甜酒的先天優勢。”面對這樣的挑戰,祁新春帶領技術團隊也走過不少彎路。“酵母的選擇、浸漬的時間、如何終止發酵等等,都是要不斷實驗的,有一次300L的葡萄酒因為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口感有瑕疵,就全部倒掉了,現在市場上可見的一定都是我們的精品。”
2014年8月9日,玫瑰香甜型葡萄酒釀造工藝獲得了“國際先進水平”稱號,這意味著戎子酒莊在葡萄酒產品開發與工藝研究領域擁有較高技術能力,戎子酒莊又一次獲得了行業的認可。截至目前,戎子酒莊獲得各種榮譽獎項50余次,戎子鮮酒系列產品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2015年戎子葡萄酒在全球第一大國際葡萄酒比賽——柏林葡萄酒大獎賽上獲得“三金一銀”的佳績。除此以外,戎子酒莊還主持制定了《釀酒葡萄生產技術規程》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戎子酒莊葡萄酒》兩項山西省地方標準,參與制定了《酒類行業流通服務規范》國家貿易行業標準;完成了《不同海拔微氣候對葡萄及葡萄品質的影響》《黃土高原葡萄與葡萄酒特征性物質庫的建立》等16項課題和成果的研發……
精工,是戎子葡萄酒的品質基礎。戎子人發揚“工匠精神”,踐行“為世界做一瓶中國好酒”的承諾,通過自主創新、營銷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等手段,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記者 安月琦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