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從這里開始延伸
——堯都區大陽鎮創辦全市首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紀實
臨汾新聞網訊 早秋,站在堯都區大陽鎮丘陵之巔,放眼一梯一梯的花田,晨曦夕陽里,秋風過后,金色的花浪蔥涌。這里是大陽鎮“陶然星社”創業園萬壽菊種植基地,沁人心脾的花香里,傾注了大學生“村官”們全部的汗水和心血。
有夢,不覺勞作苦
因為有夢,人生充實而精彩。在堯都區大陽鎮活躍著一批大學生“村官”追夢人。8年來,他們扎根農村最基層,和百姓同工同語,盡自己所能為百姓出謀劃策。他們從不因書生氣而畏難,也從不因高學歷而脫離百姓。因為,在他們心里,懷揣著一個樸素而燦爛的夢想:以自己辛勤付出盤活一方經濟,實現大陽鎮3萬百姓致富夢。
2014年2月,大陽鎮17名大學生“村官”借助鄉鎮黨委搭建平臺,結合本鄉鎮丘陵地形特點,開辟了一畝地的村官創業園試驗田,率先創辦了全市首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由“村官”集體創業的專業種植合作社“陶然星社”。他們專門從北京延慶縣美科爾公司引進萬壽菊種子和技術。從4月育苗,6月移苗,直到8、9、10月盛花期,整個種植過程,他們認真操作、細心呵護,最終萬壽菊收獲頗豐。實踐證明,在大陽鎮丘陵為主缺水灌溉的環境里,種植萬壽菊是可行的。
為進一步擴大萬壽菊種植面積,今年,“村官”們結合積累的經驗,在鎮內行政村河里莊村洰河水邊,承租60畝河谷荒地,在核桃里間作種植萬壽菊約40畝。大陽鎮黨委為了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拿出2萬元鄉鎮農業調產資金作為支持,并且在土地承租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鎮黨委書記洪文斌和鎮長武建斌多次到基地看望“村官”,給他們打氣和鼓勵。為了把這項調產做出成效,鎮黨委書記專門抽出3個大學生“村官”,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基地工作中。在剛育苗初期,正逢天氣干旱少雨,鎮領導親自到地里查看出苗情況,和河里莊村村支書商榷解決水源問題,為幼苗的健康生長爭取了寶貴時間。從4月到6月10萬苗移栽入地,他們付出了太多的辛勞,育苗時的精心呵護,移苗時的辛勤汗水,無數個不眠之夜,無數個披星戴月的星夜晚歸。幾個月下來,他們的臉也曬黑了,手也出繭了,肩膀因挑水壓腫了。但他們都沒有絲毫退縮卻步。
因為在他們心里,始終堅信,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獲,人生會因夢想而精彩。
創業,實現自身價值
如何跳出傳統農業的思維圈,如何做出前瞻性強的朝陽現代農業,創新是關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村官”們先后去周邊陽曲縣、聞喜縣、大寧縣、運城市等各縣市調研學習。為了掌握萬壽菊在當地自然條件生長的更多知識,他們奔赴大寧縣,實地參觀了那里200畝萬壽菊種植基地,并和種植戶進行了細心咨詢,為大規模栽植推廣積累了第一手豐富實踐資料。為了掌握可行性經營模式,他們在節假日駕車到聞喜縣和運城茶菊玫瑰種植園,請教有關創業大戶,在土地流轉、栽培用工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汲取他們成功的經營管理模式。利用網絡信息平臺,他們遠赴太原陽曲縣凌井鄉拜訪了山西最大的銷售商,為萬壽菊的最終銷路奠定了暢通的落腳點。同時,他們虛心請教有關農業方面的各類專家,逐漸摸索總結探索出一條新思路,做現代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帶動當地鄉村旅游業的興起和發展。
為了打造開放式休閑觀光農業的外部環境,一方面,“村官”們嘗試推廣休閑戶外服務業。主要圍繞萬壽菊種植基地,沿水域線搭建移動式野外燒烤小吃。為廣大城市居民在雙休節假日,提供休閑的生態養生場地。另一方面,他們積極推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把創業園建成青少年夏令營實踐活動基地,為當代孩子提供仁義、孝悌、勤勉為主題的心理體驗文化養生場所。
實踐中,“村官”們摸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經營模式。從全區30萬畝核桃主要調產入手,借助全鎮2萬余畝核桃種植平臺,在核桃里套種萬壽菊旱地經濟類花卉作物。既成功填補了核桃進入盛產期前農民的收入空檔期,又解決了小麥玉米等高干作物影響核桃成長的問題,初步形成了旅游鄉鎮的雛形。
再好的夢想,也需要充足的資金去支撐。在得到鄉鎮的啟動資金后,“村官”們自籌資金兩萬多元作為流動資金。尤其是任志佩、梁建和邢俊杰3個骨干大學生“村官”,做通了各自家庭的工作,從自家微薄的工薪收入里,拿出部分存款投入地里。拿他們的話說,要想創新創業,就既要舍得出力遭罪,還要舍得投入資金。多少個夏日炎炎,他們為了解決移苗用水,挽起褲腿,沿著崎嶇的小道下河挑水,一天下來,肩膀被壓出紅腫,生生的痛。有時中午時分,他們也加班加點干,一人一個餅子,就算是一頓午飯。
他們常常開玩笑說:苦是甜的最前奏,任何好的樂曲都是以苦樂為最精彩的片段,一個人沒有痛怎么能成熟。樸素的言語間,流露出他們以苦為樂的樂觀態度,也表達了他們積極面對人生的達觀思想。
明年,“村官”們將在創業園內試種茶菊和玫瑰等經濟類花卉,開辟有機無公害蔬菜采摘農場,完善創業園的綜合服務功能,大力發展集生態觀光、飲食養生和文化養生為一體的鄉村休閑園。同時,還將在村民自覺自愿的基礎上,有選擇有重點推進萬壽菊種植的大規模推廣。力圖通過推廣種植這項新興農業,實現大陽鎮經濟由傳統農業向現代生態農業的成功轉型。
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年輕的大學生“村官”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知識所長,為堯都百姓的增產增富,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譜寫了無愧于時代、無悔于青春的華麗篇章。(劉啟霞)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