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日,堯都區農委組織植保人員對全區玉米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調查,最大限度減輕玉米大斑病的危害,加強監測防治,確保玉米生產安全。
調查發現,玉米大斑病在該區夏播玉米田有不同程度發生。玉米大斑病又稱條斑病、枯葉病、葉斑病等。主要為害玉米的葉片、葉鞘和苞葉。葉片染病先出現水漬狀青灰色斑點,然后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梭型大斑,后期病斑常縱裂。嚴重時病斑融合,葉片變黃枯死。重發區常造成玉米減產20%至50%,溫度20℃至25℃,相對濕度90%以上利于病害發展。
目前該區玉米病害主要發生于下部葉片,病株率20%,病葉率10%。根據中長期氣象預測,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多數區域降水量較多,有利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與流行。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應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加強農業防治,輔以必要的藥劑防治。1、農業防治。適期早播,避開病害發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老病葉,降低田間相對濕度,使植株健壯,提高抗病力。2、化學防治: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佳時期為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間,可選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或40%氟硅唑乳油、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8.7%丙環·嘧菌酯懸浮劑等藥劑,每隔7天至10天噴藥1次,輪換用藥,連噴2次至3次。(李天喜)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