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9月1日上午,堯都區金殿鎮席坊村人民大舞臺上,一場由市蒲劇院蒲劇團帶來的經典劇目《對花槍》正在上演。演員們剛一出場,臺下觀眾叫好聲、掌聲不斷。“昨天晚上就來看戲了,以前光在電視上看他們演,這兩天逮著機會了,天天在這里守著他們。”席坊村村民張光明說:“還是看現場更帶勁,聲音、效果都更好,我來得算早,可是場子里已經滿滿當當圍滿了人,只能在角落里聽啦。”張光明有點惋惜:“希望他們能多演幾場,住在村子里都行!”
在舞臺后方的簡易更衣室里,擺著大大小小的箱子,箱子里裝滿了服裝、頭飾等道具。蒲劇團行政團長崔鵬升說,為了不給村里添麻煩,劇團下鄉演出時的音響、服裝甚至后勤人員都是劇團自備的,要帶給老百姓最少的麻煩、最大的實惠。
在后臺的一個角落里,劇中羅藝的扮演者、國家二級演員姚云武正在精心裝扮自己。為了讓人物形象看起來更精神,姚云武先是把提眉帶緊緊束在自己的額頭上,然后用網子把頭發固定住,戴上白色鬢發,最后固定水紗,一個老生的發型就基本上完成了。“這個扮相基本上就有了,下一步是整理衣服和帽子,就成了。”崔鵬升說:“不管是主演還是配角,不管是去哪里演出,每個演員每一場戲都會盡力做到最好。”
今年以來,為推進我市文化惠民工作開展,讓群眾享受文化發展成果,我市提出“免費送戲下鄉一千場”,最大限度地發揮戲曲在富民強市中的精神作用。“我們不單單要送演出,還要送文化,傳統戲曲里的‘仁、義、禮、智、信’現在看來依然不過時,通過各種形式的下鄉演出,我希望能夠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崔鵬升說:“這是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道德信仰的傳承。”
從9月1日至3日,蒲劇團接連為席坊村的百姓送上了連續三天的演出。席坊村黨支部書記朱云崗說:“席坊村是一個有兩三千人的大村子,這么多年,邀請過不少劇團來演出,市里的大劇團來演出還是第一次。”
觀眾席上,從金殿鎮小榆村專程趕來看戲的村民李春慶坐在他的電動小三輪上,搖著蒲扇,饒有興致地看著戲。“幾十年前哪兒有這種好日子?那個時候一張戲票1毛5、2毛錢,你可別以為這便宜,在當時是富貴人家才看得起的。”74歲的李春慶樂呵呵地說:“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不光看戲不花錢,還在家門口演,好日子讓我趕上了!”
記者 安月琦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