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陽春三月,走進翼城縣西閻鎮,處處欣欣向榮,一幅幅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一處處蓬勃興起的特色產業,承載著一個又一個發展希望。
放眼廣袤的田野,連綿起伏的群山郁郁蔥蔥,銀光閃耀的大棚此起彼伏,一望無垠的連翹長勢喜人,接連成片的玉米大田整整齊齊……山區鄉鎮特色農業的風采熠熠生輝。
近看靚麗的新村,水泥硬化的通村路,嶄新的太陽能路燈,干凈整潔的農家院落,環境優美的休閑廣場……
去年以來,西閻鎮廣大黨員干部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熱潮中。他們以建設“能源重鎮、特色強鎮、旅游名鎮”為工作主線,深入轉變干部思想作風,強化工作落實力度,實現了在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民生改善上的新突破,全鎮經濟社會呈現出蒸蒸日上的蓬勃發展勢頭。
守護綠色 生態引領
綠色來之不易,守護尤為艱難。近年來,西閻鎮沒有發生一起森林火災事故,源于該鎮的扎實工作,嚴防死守。每年西閻鎮都未雨綢繆,提前進入森林防火期,切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織就了一張立體“防火網”,確保全鎮森林防火安全。主要表現在“四個到位”:領導到位。鎮村兩級都充實了護林防火工作領導組,專人負責,職責明確,同時各村配備專業護林員;組織到位。鎮政府與各村、各企業、各戶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防火責任;宣傳到位。從提高全民防范意識入手,多形式、多途徑宣傳,各村利用喇叭廣播,讓防火意識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措施到位。預案制訂、物資儲備、隊伍組建、巡視檢查等都進行了細致地落實。救火專業隊常常組織演練,提高撲火技能,火警觀察員馬不停蹄地巡視,消除火災隱患。
在守護綠色的同時,每年春季植樹造林也為山鄉增添新活力。在西閻村東,筆者看到一片片梯田里,剛定植的一排排小松樹“精神抖擻”,水罐車轟隆隆地作響,人們正忙著給一棵棵小樹澆水……西閻村黨支部書記何志剛告訴筆者,這片育苗基地面積有25畝,共栽植了優質白皮松15000株。遠處山上是去年的荒山荒坡造林1000畝,成活率超過了90%。放眼望去,不遠處的山間層巒疊嶂,綠意盎然。同時,3公里的通道綠化、房前屋后的庭院綠化也在全鎮迅速鋪開。過不了多久,這里將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一副綠染山川的優美畫卷將會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在抓好生態建設的同時,西閻鎮今年將重點培育壯大文化旅游產業。抓住歷山旅游開發的契機,按照“點、線、面相結合,連點成線、以線帶面”的思路,編制完成“十三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科學謀劃文化旅游項目,積極爭取歷山景區開發建設項目早日開工建設;籌備好“文化記憶”鄉鎮工作,積極做好西閻民歌收集、整理、傳承等工作,鼓勵西閻民間藝人向旅游文化并軌,擔當鎮宣傳旅游、服務旅游、發展旅游排頭兵;曹公四圣宮內道童、侍女等18尊塑像爭取早日對外開放、正式營業;力爭成功申報古桃園、曹公明清古村落保護修繕項目;鼓勵大河及旅游路沿線各村群眾因地制宜發展農家樂、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旅游農業。
因地制宜 彰顯特色
“連翹要選擇土層較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半陽坡的山坡地或者平地成片栽培,以利于異株異花授粉,提高結實率。原則上荒山每畝220株左右,株行距1.5×2米……”在西閻村村民侯秀蘭的地里,連翹技術員侯嬋嬋正在認真地講解栽植的要領。侯秀蘭高興地說:“這些小苗都是鎮上統一從絳縣購買的,用著放心多了,還有技術員指導,真是太好了!可別小看這些東西,等來年它們會映出一大片,收獲的時候商販們會上門收購,我們等于栽的是一棵棵搖錢樹呀!”
去年以來,西閻鎮把連翹栽植作為富民產業來抓。全鎮共完成了總投資56萬余元4000畝的連翹栽植,并成立了楊石家連翹種植專業合作社,形成了興石村、西閻村、堡子村和大河村等千畝連翹栽植園區,預計掛果后年均增收700萬元以上。
近年來,食用菌產業在西閻大地上生根發芽、遍地開花,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座座白色的大棚給綠色的畫卷增添了幾分絢麗的色彩,各個蘑菇棚成為西閻人民的致富棚,全鎮的食用菌規模達到10萬袋。
去年9月,投資150萬元完成了堡子河西占地30畝,年產規模20萬袋的標準化香菇種植示范園區建設,共墊渣石2000余方、已新建標準化菇棚5個,現生產香菇2萬袋。同時投資190余萬元建成了舜耕菌業、堡子園區和神農合作社3個具有較大帶動力的食用菌種植園區,現已建成大棚50個,生產食用菌8萬袋,由于獨特地理氣候,所生產出的香菇品質優良、外形美觀、營養豐富,銷售收入達80萬元,產品遠銷太原、河南等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全鎮養殖業實現了提檔升級,西閻千頭牛場現已引回母牛100頭,種牛5頭,全部完成了冬春防疫,其余各項手續正在抓緊辦理。到時將帶動周邊村民發展肉牛養殖,抱團發展闖市場,走規模化養殖之路。
惠民聯動 幸福攀升
投資30萬元,完成了堡子、西閻、古十銀等村活動場所改造工程;
投資40余萬元,完成了侯家坡、兜垛等村人畜飲水,西閻村凈化美化、河道清理;
投資80余萬元完成了堡子村排污渠道鋪設、北河灣廣場健身器材配備等工程;
……
在農業演繹著“百姓富”與“生態美”的完美融合時,西閻鎮各項社會事業實現了全面提升,質的飛躍。山村在前行中煥發“青春”,在變化中展露“笑顏”……
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各項惠民政策真正落到了實處。西閻鎮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認真細致,逐一甄別,現精準識別扶貧戶60戶160人;評定低保戶106戶182人,發放低保金5.9萬余元,發放救災款項166戶、2.5萬元,臨時救助款2萬元;新農合參合人數達到5276人,參合金額52萬余元,參合率超過了90%;完成了西閻村前張峪5戶地質災害搬遷;完成了11戶危房改造……
一系列、一件件利民工程的實施,一項項、一條條惠民政策的落實,令山區人民的生活更舒適了,更愜意了。隨著民生實事辦成,民生圖景的完成,為西閻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一抹抹亮色,迎來了“十三五”的宏偉藍圖。(張燕)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