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鹽湖區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育嬰師培訓班上,相關人員對學員制作的營養餐作品進行展示和評比 記者 馮革才 攝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目前有各類家政服務機構數百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成千上萬朵河東“家政之花”,靠著辛勤的汗水和優質的服務,擦亮了以“運城家嫂”為代表的勞務輸出品牌。
連日來,記者對我市家政行業進行探詢,力圖通過透視“運城家嫂”這一家政品牌的未來整合,解讀“家嫂”咋樣撂紅京津冀等大都市,為我市家政服務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提供參考。
從“分”到“合”
瞄準產業快速發展機遇
搭建勞務輸出高效運轉平臺
新聞回放:近年來,隨著開放“二孩”政策的實施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家政業這一“朝陽產業”迎來了發展“飛速期”。如何解決組織散亂、無序競爭、服務不精等問題,把握好行業發展的大好機遇?
我市家政服務業在反思中達成了這樣的共識:高質量、精細化的家政服務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品牌化運作是未來家政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基于這樣的認識,運城市家庭服務行業協會成立。同時,百余個家政公司“借船出海”組成了聯盟。從“分”到“合”,搭建勞務輸出高效運轉平臺。大專院校、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家政公司、勞務輸出公司等相互合作,形成了人員培訓、就業上崗、技能提升、勞務輸出、職業規劃的產業鏈,客戶、服務人員、公司之間實現良性循環,使我市家政服務行業展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和擇崗就業,既能讓客戶得到高質高效的服務,也能讓從業人員得到更多工作機會。
為了給人們提供標準化、優質高效的家政服務,部分注重品牌發展的家政公司強強聯合,成立加盟店;或加入工會組織,穩定員工。他們的努力換來了我市家政服務行業的“大洗牌”——由“群雄割據”漸漸走向“大一統”的全新時代。
現場實錄:7月3日,第33期鹽湖區“關鄉家嫂”就業培訓班結業,30余人步入家政服務業。這些學員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從事傳統行業,還有的是個體經營戶,大部分人從未做過家政工作。經過十余天的學習,她們逐漸找到了從業方向,收獲滿滿。
據統計,近十年來我市40余家家政公司累計培訓母嬰護理、小兒推拿、中醫催乳、產后康復等各類家政服務人員上萬人次。“山西省大學生星火項目優秀企業”“山西省家政服務先進單位”等榮譽,記錄著家政公司的穩步發展。數十位榮獲省、市、縣五一勞動獎章和勞動模范等榮譽的個人,是家政從業者的代表,也是黨和人民對家政人的肯定和褒獎。
“建立創新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平臺,不是把小店變大店,而是要聚合行業信息和資源,為各公司提供資源和空間。每個公司專營一塊,在它的‘一畝三分地’里研究其深度,做精品服務。”市家庭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張美玲說,在這個平臺,企業需要明確服務對象和主打產品,同行之間合作、協商也更加方便。
“建立家政協會和服務平臺,改變過去零敲碎打的‘游擊隊’模式,為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城市失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創造就業機會。”市家庭服務行業協會會長賀健民如是說。
專家點評:山西省家庭服務協會會長、中國孕嬰童產業聯盟執行秘書長馬風平說,合力打造“運城家嫂”品牌,首先要合作抱團發展,走聯營聯合創新之路,有效解決從業人員素質水平、服務水平、評價標準不一等問題。行業服務平臺的建立,很好地解決了家政行業存在的散、雜、亂的現象,推動了運城市家政服務和產品的標準化,減少了人才、資源浪費等問題,多個方面都有好處。其次,服務“超市”對勞務輸出等就業有很大的幫助,單個公司做勞務輸出困難,顧客有大訂單時,人員湊不齊,無法進行訂單化的培訓。建立合作“超市”化后,多家公司組成了一個整體的訂單式培訓和上崗就業鏈條。
馬風平說,特別是對政府部門而言,良好的行業內部合作,有利于統一行業標準,保證各項統計數據的真實性、科學性。服務平臺提供的“超市”式資源共享和專業化精品服務,既能讓客戶得到高質高效的服務,也能讓從業人員得到更多工作機會,還能提高合作公司的經濟效益,使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從“散”到“精”
發揮運城人力資源優勢
打造高品質專業化勞務品牌
新聞回放:2月21日,我市500余名“櫻子家嫂”“關鄉家嫂”“好阿姨家嫂”“河東家嫂”等赴京務工,她們把“運城家嫂”品牌文化中的誠信、敬業精神帶到服務中,以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戶認可度,讓更多的人信任、選擇運城家政人員。
3月26日,市委書記劉志宏在鹽湖區婦女創業就業展區視察時指出,要注重培養“運城家嫂”家政人員的全面素質提升,把“運城家嫂”打造成運城家政行業勞務輸出的金字招牌。
5月23日,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鹽湖區家庭服務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在校企合作上,雙方制定共同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各方面具體內容和計劃,積極探索學校與企業協同發展的新型合作模式,實現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等全方位一體化鏈接,學院打造專業“金課堂”,基地培養就業“香餑餑”。
3年來,我市已有5200余名各類“運城家嫂”通過集體勞務輸出,在太原、北京、天津、西安等城市就業上崗,且年薪豐厚。
現場實錄:6月26日,在“關鄉家嫂”舉辦的職業經理人創業交流座談中,創業者衛莉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從事推拿、理療工作10年以上,之前經營了一家門店。她說,品牌化、專業化是未來家政行業的發展方向。相對于個體單干,“關鄉家嫂”品牌的從業人員在投入、風險、競爭等方面都更有優勢,工作時間也比較合理,待遇比較穩定。
衛莉說:“家政服務平臺的建立,實現了人員管理、技能培訓、就業上崗等專人負責,從業人員可以安心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參加完10多天的職業經理人培訓課程后,我對家政服務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提升了自我綜合素質。”
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至今,以運城媽咪樂職業培訓學校、山西華夏家政培訓學校、山西華建職業培訓學校等為依托,8000多位職業素養高、技能精湛的高水準月嫂實現就業上崗,成功護理過6000多位中、高端客戶,廣受好評。
“品牌不僅承載著客戶對服務的認可,也是企業和行業發展的精神資源。服務技能是家政人員從業的關鍵,家嫂品牌實行統一標準培訓、統一標準鑒定、統一形象包裝、統一輸出就業、統一跟蹤服務,保證家政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基本素質。”山西好阿姨家政服務公司董事長鄭小娟說,這一勞務品牌對帶動和提升我市家政行業整體實力和影響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家嫂”服務內容日趨多樣,家政服務涉及20多個門類,200多個服務項目。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家政行業適應市場需求的多樣性特點,家政服務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態勢。傳統的保潔、搬家、保姆等項目不斷細分,月嫂、陪護、聊天、理財、保健等服務不斷成為家政服務的主要內容。同時,現代流通方式在家政服務中得到快速推廣,服務網絡逐步向全國延伸,實現了跨區域連鎖化發展,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專業化程度高的家教、理財、保健等新興服務進入家政服務范疇,月子護理、搬家、保潔、婚介等傳統服務的專業性越來越強,服務質量在全面提升。
“關鄉家嫂”“好阿姨”“河東家嫂”等家政品牌共同打造的“運城家嫂”高品質專業化勞務品牌,是我市家政服務業提升行業發展水平的主要發力點。
專家點評:湖北省家庭服務業發展促進會會長李小春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生活理念的廣泛宣傳,高質量、精細化的家政服務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品牌化運作已成為未來家政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各自為戰”、作坊式的小散亂家政服務占據的市場份額將不斷減少。
針對做大做強品牌產品,他說,合力整合、打造“運城家嫂”這一特色勞務品牌,有利于促進我市勞務輸出規模化、效益化,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
李小春建議,圍繞“促進家庭服務業發展”,一是堅持市場主導,家庭服務業的特點是多種需求、多種供給、多種來源、多種方法,要從市場需求出發,制定多種辦法,不能靠一種辦法包打天下;二是政府將家庭服務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服務產業列入規劃,在人員培訓、稅收政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制定一些行業標準特別是推薦性標準,落實扶持政策,發揮政府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加強各部門分工協作;三是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發揮社區、行業協會、非公經濟人士等作用,發揮好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形成社會合力;四是要加強平臺支撐,鼓勵創新,支持家庭服務業發展新業態,發揮好互聯網平臺的推介服務和教育培訓等功能;五是要提供法律、政策保障,有關部門要針對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社保、保險、培訓等問題,制定指導性、規范性文件。
從“貧”到“富”
圍繞重點群體就業創業
開辟脫貧增收暢通渠道
新聞回放:“大家可自行挑選與人社部門合作的家政服務公司,我們也會做好外出就業后的跟蹤服務和后勤保障工作。”5月17日,在萬榮縣職教中心舉辦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月嫂培訓班結業儀式上,該縣人社局負責人在向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學員們囑咐道。
萬榮縣是傳統農業大縣。近年來,該縣將發展家政服務業作為改善民生、促進就業、調整結構、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建立了家政培訓基地,打造了“萬榮月嫂”家政勞務品牌。2019年,萬榮縣職教中心在參加過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學員中選出了10名勤勞肯干、口碑良好的優秀家政人員大力表彰,廣泛宣傳這一互利共贏的“愛心工程”在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如今,家政行業已經成為萬榮縣貧困人群脫貧致富的好門路。近5年來,萬榮縣累計培訓母嬰護理、小兒推拿、產后康復等各類家政服務人員7200余人。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萬榮縣在外從事家政服務的人數達到4300人左右,平均年收入在5.5萬元以上。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長期堅持還可以有效解決貧困代際傳遞問題。
現場實錄:44歲的鄭玉蘭是一名萬榮月嫂,目前在北京工作,年收入7萬元以上。如果沒有兩年前參加的月嫂培訓,她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待遇,人生也不會發生這么巨大的變化。2017年8月,鄭玉蘭參加月嫂培訓,不僅不用掏學費,還能免費吃一頓午飯。培訓后的鄭玉蘭和17名同期參加培訓的姐妹們一起,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車,從事月嫂服務。
技術有人教,工作有人找。這已經成為我市家政從業人員的從業常態。我市相關部門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信息網絡,登記未就業學員信息,定期為他們提供就業服務,定期進行回訪,進一步幫助從業人員“回爐再造”,著力鑄造和維護“運城家嫂”這一勞務品牌。
家政行業越來越吃香,不但吸引了許多貧困戶通過這個渠道就業,而且還吸引了投資者和創業者的目光。其中不乏一些缺少經驗和資金的年輕人,還有一些處于轉型發展階段的企業。他們有文化、有想法、有資本,發展潛力大,成為我市家庭服務創新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的重點服務對象。
6月27日,在芮城縣媽咪樂母嬰服務中心,85后宋姣姣姐妹倆正在店里忙著派單。加入鹽湖區家政大廈聯盟后,宋姣姣的店里收到客戶贈送的錦旗已有6面。因為要照顧兩個孩子,宋姣姣曾四五年沒有工作,靠丈夫一個人的收入支撐家。“產業幫扶不光給我和家人解決了經濟難題,也讓我找到了真正喜歡的事業。”宋姣姣說。
鹽湖區家政大廈總經理張麗介紹:“家政平臺專注于產業孵化,打造健康、良性的創業生態,助推產業升級轉型。比如,一個項目要投資20萬,創業者本人可以只投3萬,其余通過平臺作為合伙人來實現。不僅可以解決家政從業人員的就業問題,還通過合伙經營的方式實現了創業。”
“讓加盟商自己當老板,可以充分調動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最大優勢,全力以赴地做事。不會經營的話,平臺可以為其提供資源和培訓。”張麗說,平臺專注于產業孵化,助推產業升級轉型。讓貧困群眾就業,讓打工者變為創業者,從技能服務到管理經營,從年入3萬元到30萬元,家嫂這一品牌為許多創業夢想的人搭建了圓夢的平臺。
鄭小娟今年40歲,是垣曲縣歷山鎮不落村人,山西好阿姨家政服務公司董事長。10年前,她帶領一群從農村走出來的創業者,專業從事保姆、月嫂、育兒嫂、鐘點工、養老、保潔、家教等,形成了分類、分級、分步、分層次的教育培訓系列化管理模式,實現了轉變觀念、引導就業、崗前培訓、就業回訪、客戶評分、評選星級、金牌效應的目標。搭建了培訓與家政、剩余與就業、市場與基地之間的橋梁,該公司先后為社會義務培訓家政服務人員5000多人次,安排或提供上崗人員4000余人次,為城鎮失業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培訓機會和就業崗位。在產業脫貧幫扶上,鄭小娟進一步擴大業務,增加服務項目,讓一批下崗職工和農村貧困家庭人員就業,其打造的“好阿姨”家政品牌也深入客戶心中。近日,通過該公司產業幫扶的300余名從業代表匯聚一堂,大家話脫貧、說創業、談未來。臨猗縣、鹽湖區的十多位村干部和群眾代表送來十余面錦旗,代表受惠的外出家政員感謝鄭小娟創業不忘回報社會。多年來,鄭小娟個人和公司先后為社會各界捐款數萬元,幫助貧困家庭在家政行業上脫貧。
統計數據顯示,僅鹽湖區家政大廈和市家政協會累計促進自主創業800余人,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83000余人,對外輸出就業近萬人次。“運城家嫂”——讓就業與再就業項目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專家點評:北京大學中國孕嬰同健康產業課題組研究員劉曉軍說,家政服務成為精準扶貧發力的第三產業。
運城市著力打造的“運城家嫂”品牌,促進了家政服務業的專業化、市場化、職業化發展,幫扶貧困婦女、企業轉崗分流婦女等,通過從事家政服務實現轉移就業、脫貧增收。家政創新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既是貧困地區群眾脫貧攻堅的基地,也是產業精準扶貧的實踐源泉,更是帶動行業的素質提升,讓家政走進千家萬戶的源頭之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