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使命呼喚新作為。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站在新起點,鄉寧縣集思廣益敲定了新年經濟工作大盤子,力求在“七大方面”取得新突破,全面加快“五化進程”,致力建設“五個鄉寧”,奮力譜寫新時代鄉寧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新篇章。
強力推動產業轉型。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煤炭產業優化升級。鄉寧焦煤集團要以混合所有制為主要方向,以股權合作為主要方式,加快改革新步伐,著力打造現代煤炭綜合企業集團。臺頭煤焦、臺頭前灣、毛則渠、申南凹和神角煤業5座礦井要達到一級安全生產標準。燕家河煤業要正式投產運行,通合煤業要聯合試運轉,元甲煤業要加快建設,霍煤譚坪煤電要達到實質開工條件,其他建設礦井都要力爭投產投運。確保原煤產銷穩定在1200萬噸以上,實現煤炭產銷平衡;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優勢領域率先突破。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煤層氣等新能源產業,發展紫砂文化創意產業,加快推進中融國際紫陶紫砂開發項目,努力打造“北方紫砂之都”;大抓文旅產業,著力提升現代服務業。以云丘山、戎子酒莊為龍頭,以峰嶺、高天山、黃河旅游、煤炭博覽園等旅游項目開發為重點,深入實施“旅游+”工程。
全面開啟鄉村振興。重點培育戎子酒莊、琪爾康翅果油、昱德新蘋果包裝加工、鳳凰山莊玫瑰種植加工、金源生態農場、欣隆養牛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扶持培育小麥、茶葉、中藥材、有機肥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實施雙鶴紅凹4000畝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范片項目,拓展美聚香凝3000畝有機玫瑰生產加工基地、新農合作社1000畝有機蘋果基地、才子莊園1000畝有機小麥基地,打造有機旱作農業品牌;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0人,培訓農村科技明白人3000人。
加快推進縣城提升。聚焦創建國家衛生城鎮目標,強力推進幸福灣、楊篤廣場、下園子、老城區等棚戶區拆遷工作。積極推進營里組團開發建設,全面打通城區街巷道路“微循環”。加快推進鄂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向東西兩個高速口延伸。啟動實施東城公共體育場、職業中學、新城區小學、第二熱源廠等市政民生工程。全面實施城市“亮化、綠化、凈化”工程,做到垂直掛綠、見縫插綠、全面增綠。
全力抓好項目建設。緊抓工業新型化、農業產業化、服務特色化,謀劃儲備一批支撐作用大、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項目,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力支撐。自主開展2到3次招商引資活動,為鄉寧轉型發展厚植產業根基。今年縣級層面實施重點工程項目52個,其中續建項目15個、新建項目37個。著力營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要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能簡則簡、能快則快”的原則,開辟“綠色通道”,提高辦事效率。
持續促進民生改善。完成新城區小學建設,規劃布局幸福灣組團小學、幼兒園,解決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籌建職教中心,加快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施中醫院建設工程,提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水平,推動硬件建設提檔升級;啟動建設東城公共體育場,完善全縣“三館一站一室”配套設施,實施廣播電視“雙向網”主干線和機房設備安裝工程;扎實開展就業援助行動,積極推動創業帶動就業,落實就業創業培訓全覆蓋計劃,統籌安排零就業家庭、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新增城鎮就業17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000人,努力創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
深入開展環境治理。實行環保“一票否決”,高標準實施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加快實施清潔取暖工程,加大散煤管控力度,推進餐飲油煙污染整治,加快建設熱源廠備用渣場及臨時儲煤場,確保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300天以上,優良天數比例達85%以上。加大清峪水庫等水源地保護力度,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完成農村3000口人飲水安全目標任務,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堅守林地紅線,林地面積穩定在106萬畝以上。完成三北防護林1.5萬畝、退耕還林1.1萬畝。
堅決維護安全穩定。嚴防死守安全生產底線,嚴打私采、盜采和濫挖行為,實行“主管部門監管、鄉村分級負責、全社會參與”的管理體系,建立私采濫挖窩點電子監控一張圖,利用“天眼”“雪亮工程”實時監控,采取巡查、抽查和設卡嚴查相結合,實行舉報重獎制度,開展“雷霆行動”,炸礦、逮人、判刑,打擊一個、教育一片、震懾一方。堅持堵、疏、防相結合,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重點案件領導包案制,突出風險隱患源頭治理,積極化解各類信訪矛盾。(師耀澤 王娟)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