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吉縣新田村鎮銀行扎根吉州沃土,堅持以服務“三農”、服務小微為己任,以打造“農民的貼心銀行”為導向,下沉服務重心,深耕細作,為縣域農村的普惠客戶群提供優質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效地發揮了村鎮銀行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維護區域金融穩定貢獻金融力量。
樹立品牌意識,堅守市場定位
該行積極發揮小銀行優勢,根據縣域經濟發展情況細分金融市場,推出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與傳統的涉農金融機構開展錯位競爭,辦成有特色的小銀行。在發展戰略上,明確辦行方向,即面向農村、面向農戶、面向農民辦的微小企業,在市場定位、產品設計、服務方式、風險控制、績效考核上做到市場定位“小微化”、機構人員“本土化”、經營機制“市場化”、操作手段“先進化”、企業文化“人性化”。通過兼顧短期生存式競爭、履行社會責任和長期可持續發展三者的關系,堅定不移地把“三農”與小微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堅持貸農、貸小,有力地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該行用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需求,培養和打造一批信任村鎮銀行、愿與村鎮銀行打交道的優質客戶群,通過強化客戶細分和差異化管理、不斷推出高度契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不斷優化業務流程等舉措,打造 “支農”“支小”特色品牌。將自身優勢充分發揮,與大銀行“錯位”經營,努力爭取在“同檔次”金融服務中技術領先,更便捷、更高效。同時,不斷豐富金融產品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業務流程,縮短辦貸時間。先后組織全體員工開展網格化營銷,將全員分成小組,堅持每天下鄉入戶,了解百姓的金融需求,組織流動服務車現場進行業務辦理,即刻解決問題;同時在縣城中小企業、商戶進行宣傳,每天入企、入商戶,對有資金需求的進行集中辦理。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該行始終注重打造村鎮銀行企業文化品牌,在充分挖掘當地人文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與母行企業文化體系的銜接和延續,構建與母行一脈相承的特色文化品牌,讓新田村鎮銀行的牌子樹起來、亮起來。
創新金融產品,助力鄉村振興
該行借助農村果園托管模式,搭建“銀行+農資經銷商+農戶”的供應鏈融資平臺,創新推出“鏈條貸”,用于果園經營投資,涉及機具、化肥、果袋、農藥以及雇傭人員工資支出,此業務充分發揮該行決策鏈條短、審批速度快的優勢特點,凸顯無抵押、無擔保、利息優惠三大特色。
對于蘋果種植戶來說,“鏈條貸”相對其他產品存在諸多優勢:一是每筆農資貸款均可享受利率優惠,且無須承擔其他費用。二是降低農戶購買到假冒偽劣農資的風險。三是蘋果種植戶更易獲得農資經銷商的增值服務。對農資、農機經銷商來說,可以大大降低經銷商的農資賒銷比例,拓寬銷售渠道以便擴大經營規模,有利于農資經銷商錯季囤貨以便降低經營成本。
“鏈條貸”既幫助果農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有效緩解了農資、農機經銷商賒賬比例高、資金流轉難的痛點。貫穿生產經營的“鏈條貸”,讓果農隨用隨貸,讓經銷商隨售隨結,促進產業鏈完善發展,竭力滿足轄內各類客戶的資金需求,為助力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開展宣教活動,增強防范意識
為逐步增強群眾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該行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內容豐富、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
開展集中宣傳。統一組織分批次走進鄉村、校園開展普及識別假幣、防范電信詐騙等金融知識宣講活動,聯合縣金融辦、縣人民銀行和縣銀保監組等單位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月活動”“打擊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等宣傳教育活動。
強化陣地宣傳。通過在網點擺放宣傳物料、LED電子屏滾動顯示宣傳標語、大廳金融沙龍、現場兌換新版人民幣及殘破零幣、現場答疑解惑等方式,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創新線上宣傳。該行通過微信公眾號、美篇和其他社交平臺,進行線上活動宣傳,普及金融知識和典型案例。
新時代新作為。吉縣新田村鎮銀行將持續發揮地方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作用,持續加大農村金融服務力度,充分用好用活自身金融服務優勢,加快數字化轉型,探索創新更多業務產品及服務模式,全力建設“小、快、靈”普惠銀行,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通訊員 劉 琪)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