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電網、暖氣管網要進行分戶改造。”“樓頂要做防水處理。”……2月17日下午,在堯都區平陽社區新民小區2021年小區建設工作會上,該小區黨支部組織委員王向明將收集到的居民訴求反映給班子,大家立即進行討論,并將一些合理的建議納入今年的改造規劃中。
2020年8月,在平陽社區黨總支的大力支持下,新民小區成立了黨支部,在黨建引領下,通過6個多月的治理,該小區從無物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三無”小區,變身為有正規物業公司管理、有黨支部、有門衛和監控的“三有”小區,人心越來越齊,小區環境也越來越美。
居民有了“主心骨”
“書記,這是前些日子你給我墊付的電費……”2月18日晚7時許,新民小區居民李先民(化名)揣著420元現金,敲開了該小區黨支部書記兼業主委員會主任段成鋼的家門后,如數歸還了替他墊付的電費,并有些難為情地說,“以前是我做得不對,以后我再也不欠電費了。為了大伙兒的事,你們辛苦了!”
該小區自2002年建成以來,物業管理幾經易手,最后成了“三無”小區。各種問題日益突現,導致電費、物業費等收繳困難。李先民是該小區的老住戶,住在頂層。前幾年房頂漏水無人修理,導致家具被泡壞,因此長期拒繳電費。小區里還有20余戶類似的居民,從2016年至2020年11月,拖欠電費、物業費共達4萬余元。
2020年11月20日,小區接到供電部門通知,因欠費問題將于次日停電。這是該小區黨支部成立之后處理的最棘手的問題。當晚6時,小區黨支部立即吹響“集結號”,同時與平陽社區、供電部門進行緊急協商,發動20余名黨員對欠費戶進行催收。他們從一樓上到六樓,又從六樓下至一樓,經過6個多小時的努力,終于收回大部分拖欠的電費,并為個別戶墊付電費,保障了小區正常用電。
服務有了溫度
長年以來,該小區由于居民人數多、基礎設施差、服務成本高,導致了物業公司一直難以進駐。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社區及小區黨組織的多方努力爭取下,2020年12月,成功引進了臨汾榭麗新世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對該小區進行服務管理。
便民服務、黨群活動、民主議事……如今,新民小區有了多功能的黨群活動驛站,居民們有了一個“學習角”“說事處”,做到了“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為了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小區每個黨員的家門口,都懸掛起了“共產黨員之家”的牌匾,不僅方便居民們有困難找黨員,也讓黨員們時刻想著為民服務,時刻想著把小區建設好、管理好。
小區黨支部成立后,黨員與其他業委會成員一起身體力行,管理小區各項事務。段成鋼說:“業委會成員大都是退休人員,他們不拿一分錢工資,還經常爭著干臟活、累活。小區的圍墻壞了,黨員和業委會成員就一起動手修……”
墊資維修暖氣管道、幫居民墊付電費……這些事對于段成鋼來說是家常便飯,處處為居民著想,臟活累活搶著干是他的一貫作風。在段成鋼的帶動下,其他黨員也紛紛參與其中。他說:“小區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我們黨員更應該帶頭投入小區治理中。”
高高飄揚的黨旗,晝夜值班的門衛,忙碌的志愿者,新民小區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治理有了動力
半年多來,新民小區黨支部開門納諫、廣泛征求意見,將群眾提出的建議和意見整理歸納,并列入改造規劃中,逐步進行實施,全力為居民打造優美幸福的家園。
“基層黨建的‘最后一公里’不只在社區,更在小區。”平陽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主任楊新玲說,“通過推行‘黨支部建在小區’,我們已構建出‘街道-社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居民’之間的良性互動,讓小區治理活起來,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現在的新民小區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在黨員的帶動下,一些居民也積極參與到小區自治中,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區治理格局。”
“小區安上門禁和監控了,堆積的垃圾清理了,燈籠和彩燈也掛上了……整個小區不僅整潔衛生,而且安全放心。”新民小區的老住戶王天然開心地說,“自己住在這里,參與小區的管理和服務是應該的,環境好了,我們住著心情也舒暢了!”
暖陽下,小廣場上居民們聊著天,孩子們快樂地嬉戲,小區里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記者 郭秀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