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戴著草帽走進試驗田伺弄連翹,鉆進實驗室研發連翹產品……夏至時節,初見李明芳,身材瘦弱的她走進古縣舊縣鎮交口河村的連翹實驗基地,打開高高的智慧農業控制柜,通過基地智能控制中心,開啟自動澆地、施肥模式。
李明芳是堯都區人,2016年從四川傳媒大學新聞專業畢業后在央視CCTV欄目組工作,因為一次采訪與家鄉連翹相識結緣。當時,她看到很多農民上山采摘野生連翹,卻沒有人專門種植,感覺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于是,她毅然辭職,專門投身到連翹產業中。
“在這片小黃葉的背后,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商機。”李明芳說,“我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瞄上連翹產業,將傳統農業技術轉型升級,用標準化理念規范連翹基地、創建大數據管理平臺、研發連翹相關產品,用科技的力量幫助鄉親們增產增收。”
“世界連翹看中國,中國連翹看山西,山西連翹看臨汾。臨汾連翹資源豐富,有效物質含量高,以傳統連翹中藥材銷售為主,市場暢銷,但缺少延伸多樣化產品開發。”在一次同學聚會時,李明芳講述起自己對家鄉傳統連翹產業發展的困惑。
“連翹是個好東西,你何不利用數字技術對其生產進行升級迭代?”“連翹+數字技術,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同學馬文翰的話語點醒了李明芳。說干就干,他們經搜集各大科研院所數據,走訪多地了解市場后,立即設計方案、模擬實操、形成體系,對連翹種植生產技術進行升級迭代,走上智慧農業之路。
記得剛開始種連翹時,李明芳帶領同伴在自家地里研究種植。他們白天黑夜地干,辛辛苦苦一個月,卻發現只活了兩株。在經網上查詢、咨詢長輩后,他們才明白,栽種連翹除了耕地、播種、澆地、施肥等環節,還需要掌握種植技術。雖然這次實踐失敗了,李明芳并未氣餒,之后經過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多次實踐,產量逐年增加。
說到這些,李明芳開心地說:“現在,我可是個地地道道的新型職業農民,從對連翹不認識、不懂、不會,到耕地、種植、管理、養護,再到現在數據分析、數字化管理,這些都已駕輕就熟。”
2022年12月,李明芳創建的山西嘉沃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堯都高新區云商產業園。公司成立之初,李明芳帶領她的團隊參加了中國農博會,將建設的連翹大數據管理平臺進行推廣,并與陜西一家農業公司簽約,賺得了第一桶金。這次合作盈利雖小,但李明芳看到了科技技術在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為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技術,李明芳帶領團隊先后多次赴河北、山東、陜西、成都等地學習,還常常帶領團隊走進田間地頭收集土壤、氣候、植株等數據,再將這些數據輸入平臺,經過科學分析處理后,運用到連翹產業發展中。
茶素、解酒含片、精華提純……為研發出更多的連翹產品,李明芳與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大學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以智慧茶園、數字化連翹加工生產線、智慧連翹產業大數據平臺為基礎,以現代智慧科技賦能連翹全產業鏈發展為方向,研發出產品23個,目前已遠銷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同時,研發的科研成果獲得6項國家專利,并制定企業標準模板58項、建設標準化連翹基地1000畝、建設標準化加工示范區1個。
李明芳年齡雖小,卻有大愛情懷。2020年2月,為支援抗疫一線,滿足老百姓對連翹產品的需求,李明芳組織多名員工積極投身防疫捐助行動。他們春節期間加班加點,在確保員工人身安全的條件下,累計捐贈各類連翹產品1000公斤。
如今,李明芳帶領團隊創建的智慧農業技術平臺已輻射山西、陜西、山東、河北、福建、四川等地,累計帶動8321人就業、3210戶農民增收致富,培養新農人和技術帶頭人13個,帶動相關農業公司58個,發展農業產業聯合體2個。
談及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李明芳說:“我喜歡農業,特別關注未來農業的發展。運用先進農業技術將農業產業規模化、信息數字化、新型農民專業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我將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實行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研發產品、統一對外出售,打造連翹品牌,降低連翹生產成本,提高連翹市場價格,更好地服務廣大連翹種植戶,提高我市農業經濟科技含量,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記者 景秀紅 郭秀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