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年來,大寧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林果富民、工業強縣”三大戰略,突出抓好“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生態建設”三個重點,全力推進20件實事的落實,千方百計穩定增長,使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截至去年底,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78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6228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46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41元,糧食總產量達到5.3萬噸,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勢頭。
主導產業扎實推進。該縣堅持區域布局、連片開發、規模發展原則,先后實施了連片扶貧開發、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等項目,加快推進“優質蘋果、設施蔬菜、高效養殖”三大基地建設。目前,全縣新增蘋果經濟林3萬畝,新建精品示范園3個,新增果園節水灌溉5800畝。建成了吉寧果蔬物流交易市場,儲藏蘋果40多萬公斤。全力推進設施蔬菜提質增效,生產各類瓜菜1.21萬噸,產值達1934萬元,帶動全縣農民人均增收370多元。政拓公司依托蔬菜示范園區,建設完成了食用菌生產基地和10家養豬合作社設施、圈舍建設,飼養量達5萬頭。改造完善1個規模健康養殖小區,全縣有機肥原料達3萬多噸。
工業經濟提質增效。該縣與中石油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縣煤層氣產能建設正式啟動。寧揚能源30萬立方煤層氣液化調峰項目被省發改委批準開展前期工作。江蘇遠景能源15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已開展前期基礎工作,加密測風塔已建成,進入測風階段。輕工業園區一期工程竣工,新建標準廠房兩座,引進科技企業兩家,均已試投產。其中,鑫輝電子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結束了全縣沒有高新技術企業的歷史。同德化工、辰康公司均實現了預期經濟效益。
城鄉面貌持續改觀。編制完成了城市控制性規劃,先后實施了城西路改造、保障性住房、城南路舊城改造等城建重點工程,拆除破舊建筑2.4萬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積13.6萬平方米,城市開發步伐不斷加快。完成了10萬平方米供熱站建設工程,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新建了農行業務用房、標準化體育場、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和步行橋建設工程,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同時,結合環境提升年活動,持續開展了市容市貌環境、交通道路秩序綜合整治,有效改善了城市環境。啟動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了鄉村清潔工程,配全了垃圾桶和垃圾清運車輛;改造農村危房500戶;新建2所村級幼兒園;培訓新型職業農民700人,農村“五件實事”扎實推進。
生態環境有效改善。新建了110千伏變電站,改造了農村電網,完成了“馬北線”公路和“寧大線”路面改造工程等縣鄉公路40.6公里。實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新增梯田8000畝,整理基本農田1.48萬畝,機耕路38.5公里。實施了各項林業工程,新增造林面積3.72萬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7個自然村的飲水安全問題,維護農村飲水設施。加強了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全年空氣質量二級天數穩定在300天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349輛。
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在教育發展上,該縣繼續推行15年免費教育,招聘了19名特崗教師,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78.6%,全縣共有50名學生達到國家二本以上錄取分數線。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成了公立醫院改革,為縣醫院招聘了18名專業技術人員,配備了必要的醫療設備。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99.18%。社會保障方面,新增城鎮就業597人,公開招聘事業單位人員20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共發放各類救助資金2900多萬元。同時,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切實加強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扎實開展社會治安整治行動,進一步加強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社會安全感滿意度達到90%以上。積極辦理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努力把各種矛盾和糾紛化解到最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有效地維護了社會安全穩定。(李明珠 侯耀強 楊瑛)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