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一年前,浮山縣群眾有了大病小病,會舍近求遠出縣就醫,縣人民醫院不能滿足群眾看病需求,漫漫求醫路讓患者及其家屬苦不堪言。
今天,“不出縣門”在縣醫院就醫的群眾越來越多,“跑出去”的也紛紛“折回”,門診量較去年增長44.8%,縣域內就診率也提高18%,一位前來看病的女患者說:“現在的縣醫院真溫馨,變化太大了!”
“這得益于浮山縣委、縣政府探索管理經營模式,由市人民醫院整體托管,院縣共建,環境變了,服務好了,醫療技術高了,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市級醫院的診療服務,既少遭罪還少花錢!”浮山縣醫療集團理事長、縣人民醫院院長喬長英道出原委。
托付:為了患者的渴求
2019年4月22日,是個具有里程碑式的日子,浮山縣委、縣政府正式將縣人民醫院委托給市人民醫院整體經營管理。其時,浮山縣正在積極申報退出貧困縣。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第一次調研時,直觀上覺得環境不太好,設施設備比較陳舊,人員精神面貌不佳。”新任縣委書記喬飛鴻到任時調研的第一個單位就是縣人民醫院。
“2018年超過70%的醫保資金流向縣外!”隨后深入調研了解到的數據,更讓喬飛鴻產生了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原因是多方面的,自身存在管理、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短板,依靠自身力量在短期內解決不容易,只有依靠高水平醫院托管,才能全方位提升,必須避免一些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誠心誠意“結親”!浮山縣四套班子迅速達成共識。幾番溝通,市人民醫院以“老大哥”風范愿結“一家親”,并委派時任醫務科科長喬長英掛帥,骨科醫師孫江維、心內科護士長雷肖紅組成的三人團隊,下沉浮山縣與縣人民醫院原院班子在任成員組建了新班子,打造縣人民醫院新面貌。
“全面提升浮山縣醫療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讓老百姓就近就醫、及時就醫,市人民醫院責無旁貸。我們確定了以市人民醫院為引領、縣人民醫院為龍頭、鄉鎮醫院為紐帶、鄉村衛生室為基礎,打造市、縣、鄉、村四級醫療服務體系示范縣的目標?!笔腥嗣襻t院院長蘇學峰說。
至此,以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為初心,一場積極探索優質醫療資源外延和下沉的有效探索在響水河畔拉開帷幕……
共建:開創市縣“聯姻”先河
托付于安康,受命于共建,喬長英黨政一肩,挑起市人民醫院和浮山縣委、縣政府的重托。他找出差距、對標一流,確立了“以病人為中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核心發展目標。
“困難比預料的要大很多,但市人民醫院是強大的后盾,領導班子和各職能科室、專家給予很大支持和幫助,浮山縣委、縣政府也給予了充分信任,人財物全面放手,給了我們很大的改革空間和主動性?!毙鹿偕先巍叭鸦稹?,喬長英點燃的第一把“火”,就是首先按照現代醫院的要求,結合浮山縣域特征進行管理創新,形成了適合適宜、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各項決策、制度、措施順利快速落地。
市人民醫院發揮優勢,先后對浮山縣人民醫院近20名醫護骨干人員提供了免費學習進修機會,為浮山縣培養了一支長期不走的醫療隊伍?!耙郧敖哟∪?,心里沒底,出去學習一年回來后,不論是檢查流程還是診療方法都心里有數,更自信、更有底氣了!”37歲的孫亞琴是一名婦科醫師,外出學習一年剛剛返回工作崗位,對此次學習機會充滿感激。
借助專家多、技術強等優勢,市人民醫院優質醫療服務“下沉”基層,12名返聘老專家于每周一、三、五定期坐診,市人民醫院負責車接車送,浮山縣當地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高品質醫療服務;派出19名中青年技術骨干長期“蹲點”浮山,利用查房、手術、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搶救疑難重癥病人、學術講座和科研合作,推廣落實先進醫療理念和技術方法,潛移默化地提高診療水平。
當地群眾按二級醫院交費,享受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緊急病人在最短時間得到最好治療,同時開通與市人民醫院雙向轉診、急診、會診、專家手術等“綠色通道”,實現首診在基層、分診治療、康復在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慢、看病貴”問題有效解決。群眾高興地說:“咱家門口有了大醫院!”
蝶變:填補更多“空白”
托管后的浮山縣人民醫院究竟為百姓帶來哪些實惠?當地群眾最有發言權。
2020年5月初,浮山縣人民醫院血液透析室正式投入使用,填補了該縣在血液透析治療方面的空白。
“得這病后,一個星期要去臨汾透析三次,坐車、吃飯、住店是很大消費,三年來,下雪、下雨和今年的疫情讓出門看病困難重重,現在縣醫院能透析了,可方便了!”
“我家老頭得尿毒癥六年了,一個月透析12次,去臨汾吃住行一個月最少得600元,現在一年最少省7000多元?!?/p>
在浮山縣人民醫院血液透析室門口樓道里,等候的患者家屬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病房里市縣兩級醫護人員正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問診。
血液透析科護士長姚臘說:“據了解,全縣有尿毒癥患者40多名,病人每隔兩天來透析一次,目前六臺透析機可滿足24名患者需求?!?/p>
血液透析室是浮山縣人民醫院托管后新增的第8個臨床科室,也是一個群眾呼聲強、關注度高的項目。此前的4月初,浮山縣人民醫院體檢中心正式運營,填補了全縣沒有專業體檢的空白。胸痛中心、體檢科、兒科霧化室、嬰兒洗澡間相繼成立,動態電子血壓測量儀、兒科霧化設備、動態心電監護儀、藥品冷藏柜等一批設施設備補充、更新,膠囊電子胃鏡、電子陰道鏡,胃腸鏡、腹腔鏡、關節鏡等新技術新項目的臨床應用,醫療“盲區”不斷降低,醫療條件不斷升級。
特別是今年疫情防控中,作為全縣唯一的定點醫院,浮山縣人民醫院在最短時間內迅速完善設施,集結58名業務骨干,充實發熱門診力量,做好充分應戰準備,為消除群眾恐慌和浮山縣抗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天,走進浮山縣人民醫院,修繕一新的大樓代替了過去的臟亂差。門診大廳整潔干凈,熱情溫和的導診員在問診就醫的患者和家屬中間指引,病房里藍色隔簾增添了雅致,輔醫們忙前忙后,為患者陪檢、取藥……一派緊張有序、和諧溫馨的畫面。
硬件投入、軟件提升,變“輸血”為“造血生血”,喬長英一班人帶領全院人員真抓實干、用心打造“群眾滿意的人民醫院”,開創了浮山縣人民醫院的新篇章,他信心十足地說,下一步還要繼續擴大規模,在成熟穩定的基礎上引進專業人才,不僅讓更多患者足不出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還要更好地為周邊患者服務。
面對托管成效,浮山縣委副書記、縣長栗俊昌說:“‘托管’不是‘甩鍋’,在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投入大量資金購置設備,支持縣醫療事業發展,表明我們一切為了群眾的初心和決心。目前,從一系列數據和群眾評價來看,托管的路子是正確的,市、縣、鄉、村四級醫療體系的形成,打好了守護浮山縣百姓安康的基礎。”
患者之安即醫院所安,患者之樂即醫院所樂。高高聳立的神山目睹了市人民醫院與浮山縣委、縣政府對百姓安康的牽掛,靜靜流淌的響水河見證了一群為民祛病、精神昂揚的白衣衛士守護一方百姓的安康…… 未來可期,“民心”事業必將更得民心!
記者 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