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漫步在隰縣城川河城關段,映入眼簾的是青青河畔草,郁郁河岸柳,碧水藍天,飛鳥戲水,猶如一幅山水畫卷。
在河岸遠處,一位身穿黃馬甲的中年人,左手提塑料袋,右手拿垃圾夾,不時彎下腰撿垃圾,馬甲上面的巡河二字格外醒目。這名正在撿拾垃圾的人是隰縣城川河城關段巡河員張潤成,自從2018年7月被選聘為巡河員后,他以“人到、心到、責到、情到”的工作作風,與縣、鄉、村三級河長密切配合,拿出繡花功夫,擼起袖子實干,因河施策、因段施法,成為河湖生態環境保護戰線的帶頭人,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被隰縣河長辦評為“優秀巡河員”稱號。
自從踏上巡河之路,張潤成認識到這份工作對河湖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他不僅因為工作職責而巡河,而且把巡河作為宣傳河湖生態環境保護、鼓勵群眾參與治理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這種對工作積極負責的態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起早貪黑、不分季節,成了張潤成的工作常態。
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生存凈土,張潤成走遍了自己管理河段周圍的所有單位和住戶,幾年來共發放水法、推進河長制、清“四亂”等宣傳材料2萬余份,普及河湖管理保護知識,動員全社會力量加入治河護河隊伍,形成社會監督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良性格局,營造“愛河護河、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
“參加巡河工作以來,他認真履職盡責,每天堅持早晚各巡河一次,同時將巡河動態上傳隰縣河湖保護工作群,及時將巡河情況記入巡河日志。”隰縣河長辦負責人秦艷軍說,每年進入防汛關鍵時段,張潤成都會主動加密巡河頻次,加大巡河力度,對轄區河段做到無死角排查,界碑、公示牌逐個進行檢查是否損壞,對涉河違法圍墾、傾倒垃圾等現象能夠及時處理,自己難以處理的他會及時上報鄉鎮河辦和縣河辦協調處理。
發現涉河違法現象后,張潤成能夠立即解決問題,有一次他發現管轄河段有人偷偷傾倒生活垃圾,走近一看是自家親戚,他當即制止了傾倒垃圾的行為,然后給他講解保護河湖的重要性,經過耐心解釋,對方臉紅著說:“原來不知道事情嚴重性,聽你這么解釋,我明白了,今后我再也不往河道傾倒垃圾了,我會向親戚朋友宣傳傾倒垃圾對河湖生態環境的危害性。”接著便主動把垃圾清理出河道。近年來,張潤成獨自解決涉河圍墾事件2起,傾倒垃圾事件6起,上報鄉鎮河辦協調處理2起,上報縣河辦協調處理1起,極大地減少了涉河違法現象的發生。
多年來,張潤成就這樣每天重復、認真地做著巡河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堅守著河道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線,為隰縣實現河更暢、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守護著那一片綠水青山。
記者 孫哲峰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