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七月,各高校畢業季陸續落下帷幕,找工作成為剛剛邁出象牙塔的應屆畢業生以及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為了在“最難就業季”突出重圍成功入職,學子們可謂使出渾身解數,勢頭越來越猛的“考證熱”成為嚴峻就業形勢的衍生品,也由此催生了一個數量龐大的人群——“考證族”。
“這是我‘犧牲’了從大一到大四所有的寒暑假換來的勞動成果,綠色封皮的是計算機證,黃色封皮的普通話證……”畢業于山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的朱倩如一一介紹著。記者看到,各種顏色林林總總的證書排滿了小朱的書桌,包括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二級C語言證書、普通話二甲等級證書、高級中學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初級文秘資格證書等各類證書多達八個。“我身邊的多數同學都是從大一開始考證,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報班培訓,不僅考本專業的證書,還有很多人跨專業的考證書,證多不壓身嘛,這也是以后找工作的砝碼。”小朱對記者說道。
隨后,記者登錄師大的論壇以及貼吧看到,點擊率最高的是考證板塊,學生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也是“考什么證”和“報什么班”。畢業于師大二校行管系的張媛媛也是典型的“考證族”,談到考取計算機證的經歷,小張訴苦道,準備了半年時間,報班培訓費800元、考試報名費90元、補考費一門50元。這個證要考兩門,一門是筆試理論,主要靠背題庫,另外一門是上機操作,靠對知識的理解應用和動手實踐能力,況且我不是這個專業的,學起來更難。”學生們為增加競爭力忙于考證,而“多證傍身”是否一定能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在采訪中,一家企業的工作人員說道: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前來求職,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了解他們的素質,所以很多時候所持證書會作為一項考核標準,畢竟這也代表了一種學習能力”。
而記者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招聘者都鐘情于“一紙證明”。一家建筑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更加看重應聘者的實際工作能力,花樣繁多的證書中,只有注冊建筑師證書能起到參考作用,但是也并不能代表實踐應用能力。”對于校園內外聲勢浩大的“考證之風”,師大二校就業指導中心的王老師分析:這反映了就業壓力大的形勢下,畢業生找工作時的焦慮心態。”而該如何應對急劇升溫的考證熱潮,王老師建議畢業生以及在校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條件制定職業規劃,以此來判斷所需證書和考取方式。而且并不是所有看似閃閃發光的證書都具有同等的含金量,所以不用盲目地為考證而考證,無故耗費大量精力和財力。可以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在實踐中磨練意志,培養能力,這才能滿足求職考驗中用人單位真正的“擇優”錄用。(記者 亢亞莉 崔敏)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