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縣植物園。
仲夏七月,綠意融融。汾邑大地,激情似火。走進汾西,一個個熱火朝天的城建工程施工場面,讓人感受到城市建設的蒸蒸日上:汾西大道建設工地,大小車輛來回穿梭,機器轟鳴作響,拆遷工作正有序進行;連接汾西縣城南北的樞紐——永安大橋建設工地,林立的橋墩從深溝拔地而起,橋面建設即將合龍;古郡新區建設工地,綜合檔案館、社會福利中心等座座標志性大樓鱗次櫛比,內外裝修緊鑼密鼓……在“城鎮擴張”戰略引領下,汾西全縣上下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城市建設的滾滾熱潮中,用激情、智慧、汗水描繪著“三垣一城”建設的美好畫卷。
近年來,汾西縣把城市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立足于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修訂完善了《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規劃》,重規劃,抓建設,強管理,創特色,完善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很快形成了推進城市大發展的大城建氛圍。
科學規劃 描繪發展藍圖
2011年,汾西縣城鎮化水平較低,城鎮化率是36.92%,分別低于全國和全省全市發展水平。縣城又處在垣面上,三面臨溝,發展空間嚴重不足,縣城建設嚴重滯后。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迅速提升,落后的基礎設施建設條件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追求更美更好生活質量的需要。縣委、縣政府多次調研、多方論證,認為無論是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大機遇和發展趨勢,還是城市化發展的現狀,城市建設已經十分必要、非常迫切。
為此,該縣從加快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出發,把“大縣城”建設作為加快推進城鎮化的一個戰略平臺,按照縣城垣、古郡垣、府底垣“三垣合一”的縣城空間結構設想,拉大城市框架,通過架設永安大橋,連通霍永高速,拓寬臨桃公路,建設汾西大道,配套基礎設施,開發古郡新區,使縣城向南連接到府底、向西擴展至古郡,力爭到2015年,縣城面積由現在的363.78公頃擴大到697.03公頃,構建起舊城垣、古郡垣、府底垣“三垣合一”的“A”字型縣城新框架。
為增強建設的科學性和指導性,聘請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汾西縣縣城總體規劃(2011-2030)》,《規劃》立足當前實際,瞄準未來發展,從發展戰略、城鎮人口、城鎮體系、產業規劃、建設管制、基礎設施、社會服務設施等方面,對“三垣一城”建設進行了全面、系統、科學的規劃和定位,明確了縣城擴張建設的總體要求和任務。
建管并舉 完善服務功能
一條條寬敞通暢的道路,在不斷地拓寬和延伸中拉大了城市框架;一處處連片的綠地和休閑廣場,草木蔥郁,鳥語花香,這些變化讓這座小城更具魅力。
去年以來,依托城鎮擴張戰略,大力開展城市建設年活動,按照“改造舊城,建設新城”的總體要求,同步推進舊城區改造和新城區開發,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在舊城區改造方面,該縣投資8000余萬元,實施了縣醫院綜合大樓、北街低矮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設續建工程,啟動了垃圾填埋場建設工程,新建四星級公廁4所。新城區開發方面,投資5.5億元,實施了永安大橋建設、高速引線城區拆遷和桃臨公路改造。投資1.2億元,在古郡新區開工建設了法院、檢察院等8座大樓,建筑總面積39600平方米。今年,該縣規劃融資4.1億元,在新區建設6.3公里長、60米寬、雙向6車道的汾西大道,投資500余萬元,改造建設陽光標準化體育場,投資980萬元,對北外環路進行拓寬改造,投資3890萬元,新建城內北環路,投資1300萬元,建設可容納1000人的綜合體育館,投資5000萬元,在府底新區建設汾西客運站和望客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投資8789萬元,在古郡新區續建檔案館、審判法庭項目、民政福利中心、檢察辦案技偵設施和人武部基礎建設項目,新建廉租住房和衛生、消防、引黃服務等設施,建成集行政辦公、宜居休閑、商貿物流于一體的城市新區,以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在建設的同時,他們把城市管理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以創建生態園林城市、衛生文明城市、環保模范城市“三城聯創”為載體,深入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行動,以治理“臟、亂、差”為切入點,全面加強環境整治,建立健全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以提升生態建設檔次為出發點,實施城市綠化工程,見縫插綠,拆墻透綠,栽大樹、栽好樹、栽高樹,立足特有的垣、坡、溝、壩、橋景觀,山坡造林,身邊增綠、沿溝布景,精心布置馬溝生態綠化中心,高標準建設環城綠化帶,形成“一環一心,多廊多點”的城區綠地系統,通過大力實施硬化工程,實現縣城小街小巷硬化全覆蓋。以提升城市品位為落腳點,實施縣城亮化工程,整治了沿街廣告牌匾,規范了機動車輛行駛和停放。同時,對城區供暖、供水、排水系統進行了維修改造,對城內道路、公園、綠地進行了維護整修,城區基礎設施和環境面貌大為改善。
文明新風 彰顯宜居魅力
每天清早,城西植物園,新建的文化涼亭內有刻苦攻讀的莘莘學子、石桌上有專心下棋的耄耋老人;晨曦公園,男女老少隨著優美的音樂練著太極,讓人心曠神怡;到了晚上,汾西之夜更具魅力:大街小巷燈火通明,鳳凰生態公園有聊天的、有游玩的,鳳凰文化廣場更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群眾消夏晚會歌聲繚繞,舞姿翩翩,到處一片歡快和諧的景象。
為了進一步規范市民行為,汾西縣把城市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名片和會客廳,制定了《市民公約》《乘車公約》,開展了文明和諧單位創建活動,創作了汾西縣歌《騰飛吧,汾西》和一縣一劇《汾西烽火》,籌劃拍攝電影《古剎槍聲》,群眾文化活動可謂異彩紛呈。如今,硬化的小巷縱橫交錯,方便了群眾出行,大街上的灑水車每天6次定點灑水,凈化了街道,車輛行駛和停放規范有序,增加了安全感。姑射真祠韻味久遠,師家大院吸引了八方來客,鳳祥古樓更是熠熠生輝。
汾西,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正在用獨有的城市語言彰顯著自己的個性。無論是外來者,還是居住在這個城市里的人,都欣喜地感受到汾西城市建設的鏗鏘步伐,體味著“三垣一城”建設正在發生的變化。(通訊員 要凱朝 侯建兵)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