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局長李潤華近日表示,市城管執法局調整為市政府直屬行政執法機構后,城管部門將加大與各職能部門的聯動配合,研究建立110與城管96310熱線的互通機制。力求加大與各職能部門的聯動配合。如城管部門與公安的日常配合機制、應急處置機制、110與96310熱線的互通機制等。2011年1月13日據《新京報》)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網友紛紛發帖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城管‘千互通、萬互通’,不與人民群眾‘互通’,此路不通!”城管與110互通,一切為了‘便民’,還是‘防民’?”等等。
據李潤華介紹:在日常執法過程中,城管隊員嚴禁打罵、侮辱相對人,不準強行暫扣物品,不準強行上車檢查,但遇到暴力抗法怎么辦?因此,通過互通機制,加大城管與工商、交通、商務等部門的配合,力求發揮整體效能。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市制定這一互通機制的出發點是好的,其可操作性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此的嘗試與探索,卻為何會遭到廣大網友的質疑和不認可,這其中恐怕也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
近年來,隨著各種暴力執法案例的層出不窮,社會公眾對城管的恨說紛紜根源應該在于城管執法的“一碗水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沒做好。在處理管理對象上存在著不公平。寧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大撒網只待收魚的單一模式,讓商販不滿,讓社會公眾也對城管持反感態度。長此以往,城管執法就陷入了一種不被理解和不被支持的尷尬境地。公眾的注意力也轉移到了文明執法與暴力執法的爭論中,對待雙方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心理性的偏差。往往會造成執法者是“強者”,被執法者是“弱者”的印象。也正因為公眾心理的不斷夸大和強化,使得在某些情況下,執法者成為了披著“強者”外衣的真正“弱者”。
而北京市將城管與110聯動之后,就使得城管徹底擺脫了“弱者”一說。但這并不意味著城管可以借助110來肆意執法。而是說對城管人員更得高標準、嚴要求了。
城管不再是“弱者”,這對城管是有利的,那么城管是不是得從自身反思,自己夠不夠格擁有強勢,兩個指標:修養,道德底線,得讓群眾來檢閱,修養和道德底線關系著心中是否有文明,心中有文明的人,文明執法自然不難。(景文婷)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