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凌晨將近4時許,拖著疲憊的身子硬是打起精神去火車站接人。開車行至市區解放路立交橋時,遠遠看到馬路內側車道擺放著警示標志,將車速放慢定睛一看,原來是環衛工人在打掃街道。從火車站接上人從另外一條路返回途中,途經的每條街道上,都可看到環衛工人的身影。不知為何,筆者的心底莫名難受起來。是啊,就在我們生活的身邊,有這樣一個群體默默無聞、不辭辛勞,用“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奉獻精神,給我們的城市創建了一個潔凈優美的環境,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是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質量。
然而同樣是在我們身邊,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手亂拋煙頭之類的宣傳牌隨處可見,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如果在丟棄垃圾時能多走一步路,那環衛工人就能少彎一次腰;如果我們都能以身作則、保護環境,他們的工作量也會大大減少。
突然想到最近總是聽到一位在物業工作的朋友發牢騷,抱怨小區的保潔工作不好干。清潔員前面剛打掃完衛生,有些業主就將垃圾、瓜子皮隨手亂丟在樓道內,也有每日專門帶著寵物在小區里遛彎、解手的,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樓道內竟然還冷不丁有糞便的存在,給保潔工作帶來諸多“挑戰”。保潔人員為一遍遍重復返工、打掃不干凈的衛生叫苦不迭;業主們則抱怨物業人員不盡職、小區衛生不干凈,這讓負責管理小區保潔工作的朋友很是頭疼。
乍一聽,業主的抱怨不無道理,畢竟繳納著不菲的物業費,理應享有舒適的居住環境;可保潔員的重復返工也叫人心酸,因為辛苦換來的勞動成果沒能得到尊重。細細想來,這一做法不僅增加了保潔員的勞動量,更損害了業主的生活質量,可謂是損人不利己、兩敗俱傷的舉動。
無論是大到一座城市的環衛,還是小到一個小區的保潔,如果環境衛生要單靠環衛工人和保潔人員來維持,那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再怎么努力清潔垃圾,也沒有群眾亂扔垃圾的速度快,因此,要想真正保持良好的生活衛生環境,還是要靠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維護良好的衛生環境。(盧婷)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