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突出“五個扎實”工作思路
——二論貫徹落實市委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會議精神
本網評論員
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加快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臨汾路徑。日前舉行的市委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會議全面吹響了我市鄉村振興戰略的“沖鋒號”,并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精準描繪出鄉村振興的臨汾新愿景和新征程,令全市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倍感期待。
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臨汾路徑,首先要扎實深化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特色化、精細化、標準化、功能化方向,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努力把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競爭優勢,在擴大規模上做文章,繼續發展壯大特色農業產業,挖掘產業潛力,形成規模優勢;在提升質量上做文章,堅持質量興農,實施農產品加工振興工程,集中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科技強農上做文章,要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引導各方面科技力量支持農業發展;要在融合發展上做文章,把現代產業先進發展理念和組織形式引入農業,促進農業生產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
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臨汾路徑,關鍵要扎實推進城鄉統籌體制機制建設。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鄉村振興的制度基礎,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好農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政策。高質量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放活土地經營權,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要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同時要健全完善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吸引更多的晉商晉才、大學生以及人才回鄉創業、回饋鄉鄰;要引導工商資本“上山下鄉”,圍繞鄉村振興提出各類企業投向“三農”的產業指導目錄,圍繞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上一批好項目大項目;要推進公共服務“上山下鄉”,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不斷提高鄉村公共服務水平。
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臨汾路徑,需要不打折扣地扎實推進美麗宜居新農村建設。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長期以來粗放式發展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近些年我市在造林綠化、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地質災害治理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離美麗宜居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必須毫不動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臨汾路徑,需要堅定不移地扎實推進優秀鄉村文化傳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鄉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不斷激發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
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臨汾路徑,需要扎實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拓展農村“三基建設”,不斷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抓好黨建促進自治,廣泛普法嚴格法治,樹立新風倡導德治。
市委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會議對我市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統籌全面的安排部署,同時,這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在我市的具體化,為我市做好“三農”和扶貧工作提供了工作遵循和具體路徑。全力貫徹落實執行好市委、市政府敲定的“五個扎實”工作思路,我們就一定可以在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臨汾路徑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早日實現農業全面轉型升級、農村全面繁榮進步、農民全面富裕發展。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