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節就要來臨,人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迎接新年。作為臨汾人,理應從愛護環境的角度出發,拋棄傳統年俗中一些弊端,以一種文明的、環保的方式度過新年。
按照傳統習俗,從正月初一到初五都是“過年模式”。在這個時間段里,人們要進行家庭聚會、休閑娛樂、走親訪友及其他一些社會活動。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文明為先,時時處處做文明人,行文明事,不亂扔垃圾,保持周邊環境干凈、整潔、美觀;少買各種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禮品盒及包裝盒,這不僅是一種文明行為,更是一種綠色生態智慧;不燃放煙花爆竹,既省錢,又安全,還不污染環境,減少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走親串友盡量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各種慶祝活動應堅持節儉和低耗,避免過度耗費電力能源;守歲、聚餐時堅持不浪費、不過度狂歡、不貪食野味、不酒駕;文明祭祀、行為有度,不參與賭博及各種封建迷信活動;多利用假期補補親情,多陪陪老人和孩子,營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氛圍;利用假期休養生息,不貪吃貪睡,不沉迷網絡游戲,適度學習充電,不要陷入“節日綜合征”等等。
春節過的本就是一種文化、一種心情。過一個文明環保的春節,首先是各項籌備活動應講究文明,節日須以歡聚為主旋律,以情感融洽為基調,同時盡量地簡約,合乎低碳生活的理念。只有心無雜質才能讓情回正道,簡捷地過春節,保持心靈的環保理念,春節才可以過得更加歡樂祥和而有意義。個人和家庭行為前進一小步,社會文明就能前進一大步。郭璞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