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消費維權意識也不斷增強,然而,消費糾紛也越來越多。消費者投訴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從商業銷售、餐館住宿、旅游娛樂、裝修物業、美容、教育培訓中介再到農資產品等在內的許多重要行業中,存在一些不為消費者知曉以及對消費者危害極大的潛規則。比如一些食品廣告夸大其保健功能“忽悠”消費者;一些網絡購物付款后不到貨,以此欺騙消費者;社會教育培訓虛假宣傳,巧立名目亂收費或者設置不平等格式條款陷阱多,餐飲業更是一個潛規則泛濫的行業,就餐不給發票、給假發票的現象比比皆是。還有愈演愈烈的“山寨”風,讓人霧里看花??傊?,消費投訴熱點難點層出不窮,消費者普遍感到維權之路充滿荊棘與坎坷。
所謂潛規則,是指沒有明文規定,但卻實際起作用的一些操作習慣和規矩。廣泛存在于消費領域的潛規則,挑戰國家法律法規、破壞社會公平正義、違背公共價值標準、損害消費者的安全、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社會危害極大。其實,各行各業層出不窮的消費潛規則,源于一些不良商家的利益驅動,其目的在于賺取更高的利潤。同時,這種現象也折射出我們國家相關的法規和制度不健全,亟待完善。
與潛規則有過之無不及的是“霸王現象”。一些經營者利用其優勢地位,在單方面制定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和店堂公告時,只強調權利,有意識地逃避法定義務,甚至將不平等條款強加給消費者。由“霸王條款”引起的爭議和糾紛越來越多,形成了“霸王現象”。綜觀消費者維權現狀,對于“霸王行為”,消費者大都只能忍氣吞聲,因為這些行業大都是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此種服務市場上沒有替代品。消費者如果不接受,就得不到自己需要的服務。所以壟斷現象不消除,“霸王現象”也難以消除?,F實中,除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外,大量發生的還是小額消費糾紛。一些勇于維權的消費者曾就小額消費糾紛提出過訴訟,但這種小額索賠維權成本過高,往往得不償失。
百姓維權難,難在專業知識不懂,法律依據缺乏。消費者在消費糾紛中處于弱者的地位,對于商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來說,消費者掌握的商品知識相對少,信息明顯不對稱,發生商品質量問題時,難以說清問題的原委;消費糾紛中的產品質量問題又往往發生在購買后的使用中,很難有更多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去獲取最充分的證據,往往不能獲得合理的賠償。
隨著“3·15”日益臨近,消費維權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雖然目前消費者維權存在諸多困難,但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筆者以為,當自己權益受到侵害時,要與經營者鍥而不舍地“討說法”,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協商和解不成,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必要時要勇敢拿起法律的利劍,捍衛自己的權益。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揭露各種潛規則,才能凈化市場環境,營造公平和諧的消費氛圍,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劉 力)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魏中夏】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追索圓明園獸首我們追回了什么
下一篇: 優先使用本省民工是新的就業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