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鵬 陳沛)八月的蒲子大地,從城市到鄉村,從廠礦企業到田間地頭,從“高、大、上”工程到“新、小、微”項目,處處涌動著項目建設的熱潮。今年以來,蒲縣緊緊圍繞全市“四個年”活動要求,明確“一二四三”總體工作思路,抓項目內容引領改革創新,抓項目建設助力轉型攻堅,抓項目內涵推動環境提升,抓項目成效傾情服務群眾,為全縣經濟社會撐開嶄新發展空間。
農業調產呈現新勢頭。土地流轉點燃農民創業激情。為深化農業農村改革,該縣通過實施土地流轉示范項目,把土地流轉起來、資產經營起來、農民組織起來,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同時通過土地入股、承包等形式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為了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害,該縣立足于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縣,先行先試,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登記頒證工作,最大化土地經濟效益和農民權益,農民的土地有了新的“身份證”和“戶口本”?!敖衲晡覀?個人合伙又在紅道鄉流轉了400畝土地,”在山中鄉陳家莊王喜明家中,他高興地說,“現在土地很搶手,我們不得不去其他鄉鎮找土地?!睋煌耆y計,全縣目前已流轉土地2.23萬畝,今年新增2481畝,土地流轉已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所認可。走特色種養之路,通過轉變生產方式要增收。在市場倒逼機制下,農民自覺地以市場為導向,運用市場經濟思維,解決發展問題、增收問題,充分發揮了市場在經濟發展中原動力作用,群眾成為創業致富的真“英雄”。在蒲城鎮曹家莊等地實施果園谷子化控間苗技術3000畝,預計畝產可達500公斤左右,畝均收入3200元以上,比傳統種植的谷子每畝高出了近1000元,真正向科學種植要出了效益。喬家灣馮南莊肉驢養殖,規劃年出欄肉驢1800頭,預計利潤700萬元以上,可安排就業200人;古縣河畔村國盛肉牛養殖,存欄110頭,年底可達200頭,利潤可達70萬元以上;克城連捷山、太林碾溝連翹種植分別發展到360畝、115畝;黑龍關麻家溝中藥材種植基地將荒地轉化為林地4000余畝、耕地1000余畝,大力發展牛羊養殖、林下經濟、藥材種植,預計可實現產值380萬元,利潤120萬元,扶持農戶21戶,人均收入可達2.4萬元。核桃、馬鈴薯“兩個十萬畝”由規模發展向精細管理要效益。山中鄉實施8000多畝低產低效林改造項目,通過高接換優,畝產將從150公斤增加到200公斤,畝均收入由3000元增加到4000元;蒲城、紅道分別在曹家莊垣、西坪垣核桃基地實施精細化管理,禁種高稈作物,核桃幼苗長勢明顯好于往年。精細化打造的“美紅紫”馬鈴薯品牌,今年試種了2000畝,價格是普通薯的數倍,有防癌、保健作用,適合現代人健康理念的要求,市場前景非常看好。
產業轉型釋放企業活力。在蒲城鎮古坡遠景新型建材工程項目建設現場,一片機聲隆隆的景象。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新型建材原料為80%煤矸石和20%粘土,產品具有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優點,是國家發展新型墻體材料產業政策的首推產品。項目建成后,年生產量可達5000萬塊,實現銷售收入1500萬元,利潤300余萬元,同時可安置當地50余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及20余輛運輸車的運營。在今年實施的重點項目建設中,該縣針對煤炭產業鏈過短過窄、結構趨同問題,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不斷補鏈、延鏈、強鏈。太原煤氣化華正煤機檢修項目,投資4400萬元,主要為東河及周邊煤礦提供煤機檢修和服務,是大集團實施非煤項目的典型范例。面對煤炭下行壓力,該縣圍繞煤電材、煤焦化、煤電化等產業鏈,積極提升非煤產業比重,企業活力逐步釋放??偼顿Y8.6億元,實施大唐100MW風電項目,計劃年內完成升壓站建設和15臺風電機組安裝任務;總投資7.7億元,實施龍祥干法水泥二期日產4500噸熟料項目,目前已訂購90%設備;總投資8000萬元的核桃深加工項目和總投資2980萬元的年產4萬噸飲用山泉水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中。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建設上,棚戶區改造項目鹿城山水小區5棟住宅樓年底基礎工程將全面完成,項目建成后,直接惠及近200戶居民;拉大城市框架的濱河大道二期項目,路基回填和管網鋪設已完成;完善城市功能的西關農貿市場項目,即將投用;即將完成的錦繡公園、平安公園項目,加之已投用的迎賓、翠屏、蒲伊公園,對于增強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小城鎮建設上,喬家灣鄉2萬多平方米的永安花苑5棟住宅樓已拔地而起,這僅是喬家灣“百鎮建設”里的一個項目。另外還涉及基礎設施、環境整潔、生態建設等22個項目,9項已完工,8項開工,投資累計完成1.3億元。黑龍關鎮被列入全國重點鎮建設行列,全臨汾僅有16個鎮列入。山中鄉圍繞打造縣西小城鎮建設的典范,實施白家莊路街一體化工程,率先在全縣鄉鎮實現了雨污分流。
生態與經濟效益實現雙贏?!百u了核桃換‘蘋果’”,在山中鄉朱家莊村民石金龍家中,老石晃著手中的手機高興地說。受益于縣里實施的核桃低產低效林改造項目,果園里的老核桃樹又煥發出青春,今年僅核桃收入就可達4萬元。近年來,蒲縣把“綠”起來與“富”起來相結合,大力推動“十萬畝核桃基地”建設,核桃種植累計發展到10萬余畝、人均1畝多。其中山中垣發展到2.4萬畝,實現了全覆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在匯集產業規模優勢的同時,生態環境也明顯改善。截至目前,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52.5%,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
8月13日上午,預算總投資7635萬元,引黃入蒲配套工程,位于蒲縣縣城西北10公里薛關鎮西河溝的蒲縣四溝水庫項目奠基開工,該項目不僅解決了缺水地區工業用水、農業灌溉問題,而且可以調節區域小氣候,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和經濟效應雙贏。紅道鄉蒙古溝“三北”防護林工程,面積達到5000多畝,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大力培育森林資源,走向大山要生態、向生態要效益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繼山中鄉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代表全省接受國家環保部驗收受表彰后,黑龍關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落地蒲縣。這些僅僅是該縣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該縣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優先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對于有損環境的項目堅決制止,保證了項目建設更為環保、健康、可持續。
民生項目讓群眾受益。該縣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堅持“發展為民、發展惠民”的理念,連續四年每年投資2億元以上,不遺余力改善民生。教育方面,黑龍關鎮幼兒園工程,投資1000萬元以上,可滿足400多名適齡兒童入園需求,對加快農村幼兒教育發展意義重大。衛生上,全民健康服務中心,投資上億元,是一個集疾病診療、中醫科研、疾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處置、殘疾人保障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大樓,全市僅此一家??顺擎偟奈幕顒又行?,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活動內容豐富,起到了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效果。另外,薛關天然氣入戶、古縣輸水管網改造、農村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鄉鎮衛生院改擴建等一大批工程,都折射出蒲縣在解決群眾上學、就醫、用水、用氣等方面的不遺余力,全縣群眾的幸福指數逐年提升。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