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翼城縣精品家具競相閃爍的版圖上,又璀璨出一顆全省縣級最大的耀眼新星——億家居廣場。置身其中,極具特色的現代化裝飾風格,3萬余平方米的經營面積,數以萬計的精品家居,都集中體現了創新理念和現代眼光,凸顯了時尚便捷,充滿了生機活力。
億家居廣場作為翼城縣北關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又一精品力作,籌建之初就瞄準了打造“全省最大縣級家居購物廣場”的目標,在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村兩委班子團結帶領全體村民,把握發展機遇,積極創新求變,經過兩年時間奮戰,終于攜手把宏偉藍圖變成了美好現實,不僅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規模擴張和轉型嬗變,更為翼城縣家居商貿業發展增添了新的生機。
揚帆恰遇東風來
北關村是縣城所在地,區位優勢明顯,發展商貿業潛力很大。經過多年的積累發展,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村集體商貿企業,一度成為全縣商貿業發展的標桿。但隨著縣域城鎮化的推進,傳統型商貿企業規模偏小、層次偏低的短板逐步顯現,給村集體和村民創造的營業收入也面臨下降的趨勢。如何使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確保全村1900戶5800口人有穩定持久的收入來源,一直是北關村兩委班子考慮的首要問題。
翼城縣委、縣政府促進三產服務業提速發展的政策舉措,為北關村商貿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思路決定出路,產業關系窮富”。北關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榮光深有感慨地說:“一定要搶占先機,選定一個好產業,造福全村老百姓。”針對全縣缺少高檔次家居專業市場、經營品種分散、龍頭輻射帶動功能不明顯的現狀,村兩委班子經過縝密研究和論證,理清發展思路,盤活存量資產,決定在閑置多年的集體廢棄庫房和場地上建設一座規模大、品種全、硬件好、設施全的家居專業市場,既可以擴大集體經濟規模,有效增加集體收入,也可以增強縣城綜合功能,促進村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目標一經提出,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有抵觸情緒。“關鍵是村民沒有發展意識,寧愿守著土地,也不愿意支持村集體搞土地開發。”“越是對村委會有意見的村民,村干部越要跟村民做朋友。”榮光如實地說。為打消村民顧慮,為贏得廣泛支持,村兩委主干、黨員代表、村民代表主動到村民家中走訪,宣傳村里發展規劃,邀請村民一起座談,暢談家居市場發展前景。真誠的交流,讓村民的態度逐漸轉變,大家認識到,唯有再次創業,深化改革,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才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開辟一條長久的增收致富路。
建設綜合性家居市場,不僅起點要高、定位要準,還要求規模、管理向發達地區看齊,保證10年、20年不落后,否則小打小鬧不成氣候。為此,思想統一了,村兩委班子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規劃建設以及今后的經營管理上。只有積極“走出去”才能自信“引進來”,村支部書記榮光多次帶隊到鄭州、西安、成都等地參加家具展會,了解和掌握家具行業發展趨 勢。尤其在全國最大的家具集散地——廣東佛山,大家親身感受了家具行業發展的新契機、新定位,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也進一步堅定了進軍家具行業的信心、建設好億家居廣場的決心。與此同時,縣上、鎮里對北關村的發展設想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全力支持,為項目前期工作開辟了“綠色通道”,提供了各方面的服務。
開弓沒有回頭箭。村里當即成立工作小組,積極協調土地,做好村民工作,監督工程質量,全力確保工程施工進度。兩年奮戰,投資7000萬元,占地30000余平方米外觀靚麗、功能齊全的五層家具購物廣場拔地而起,這一凝結了眾多人期盼與夢想、智慧與汗水的燦爛花朵,終于綻放在全村和全縣人民面前。
有效對接求多贏
家居購物廣場建設過程中,吸引商家是頭等大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絕對是吸引客商的第一要素。一旦小企業集群,其規模產生的力量,將遠遠大于‘1+1=2’的效果。雖然條件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定要讓外界知道我們的條件好,發展空間大。”榮光說。
促進商業集聚,億家居廣場管理層帶領團隊奔波于知名廠商之間……他們以親商、敬商、傾商的至真至誠的情感,深深地感化著商家加盟,他們大業必成的意志和真情,讓商家們嘖嘖稱道。目前,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的總經銷、總代理和專賣店已加盟入場。為樹立品牌,擴大知名度,億家居廣場加大宣傳力度為商家聚人氣,先后投資贊助了舞林大會、漢字成語大賽等電視節目,購置了兩輛商務用車深入鄉村,走出翼城發放宣傳材料,同時還在各類平面媒體上刊載廣告營造商業氛圍,通過一系列貼近群眾、獨特新穎的宣傳模式,使得億家居廣場在較短的時間內在翼城家喻戶曉,成為專業化家具大市場的代名詞。
引進商家,更要留得住,發展得好,讓入駐商家賺到錢才是硬道理!本著這一理念,億家居廣場在組建高素質管理團隊,營造舒適、安全、便捷購物環境的同時,借鑒發達地區經驗,積極引進現代經營管理模式,比如:對消費者莊重承諾“一站式便捷購物,八小時輕松置家”,嚴格要求所有導購人員熟練掌握產品知識,能及時準確地為顧客答疑解惑,主動對消費者進行回訪,整理客戶資源,開發潛在客戶,掌握市場同業信息,分析總結自身的優劣勢,采取相應對策,等等。作為一個村辦集體企業,這些超前的做法體現了創新精神,順應了現代商貿業發展潮流,也為全縣其它商貿企業的轉型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企業發展要追求經濟效益,更要追求社會效益,要為村集體、為社會發展多做貢獻。”榮光說。億家居廣場運營正常后,可創造600個人的就業機會,并可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有效經營收入500萬元左右。同時隨著企業不斷發展,也將為村里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持續的財力支持,構筑起企業、商家和村集體、村民互惠共贏的發展新格局,村里村外歡聲笑語,村民們盡情享受幸福生活。
為了刺激消費,擴大億家居廣場的影響力,北關村今年提前給村民發了年終福利。“給村民提前分紅意義非同尋常,年底的福利提前發了,讓村民到這里來消費,主要是想提高村民的消費水平。”榮光說。
“中秋節,村里為我們發了1000元,大家十分高興。”提起村里發展集體經濟,村民張紅霞深有感觸。張紅霞丈夫患尿毒癥去世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陷入困境,村里考慮到她家的特殊情況,在億家居廣場建設初期,就聘任她擔任保潔員,年工資約一萬五千元。“以前自己想也不敢想,現在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張紅霞樸實的話語,飽含了對村集體的感激之情,像這樣的事情在北關村還有很多。
北關村素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傳統,村民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對考上本科一類院校的學生獎勵5000元;為村民全部免費辦理了農村合作醫療;65歲以上老年人每年發放養老金360元,80歲以上的發放600元……讓村民們共享發展成果。而今,億家居廣場的蓬勃而起更為集體經濟注入新的血液,助推村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在北關村這片孕育著無限生機的土地上,高樓林立間滿是朝氣蓬勃的面孔。正是這些忙碌的身影、堅實的腳步、辛勤的汗水,為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機,無限活力。
北關村斥巨資打造億家居廣場,對村民福祉頻頻發力,這正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該村兩委班子發揮區位資源優勢、盤活集體資產,靈活運用“公司+村級集體資源”的發展模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為全縣人民趟出了一條“先富帶后富,大家共同富”的充滿特色的新路子。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