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縣:綠色崛起正當時
縣委書記薛鳳奎調研清潔取暖工作
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曉舟在黑龍關洗煤廠調研環保工作
秋日的蒲縣,天高氣爽,處處都是大美生態的圖景:天上碧空千里、纖云不染,山川林木密布、五色斑斕,濕地蘆葦搖曳、水草豐茂……
10月9日,國家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名單,蒲縣申報成功,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榮譽的縣(市、區)。
如此殊榮,何以花落蒲縣?
讓我們來看這樣一組數據:今年1月份至10月份,蒲縣縣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為287天,優良天數比例94.1%,全市排名第一,連續三年未發生重污染天氣;昕水河出境斷面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人工濕地凈水模式被央視《新聞聯播》點贊;林木覆蓋率達到59.01%,昔日的“石山土蓋頭,坡陡巖裸露”徹底走進了歷史,全縣基本實現了可綠化的國土面積全覆蓋。
近年來,蒲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堅定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并舉的發展思路,堅持治山、治水有機結合,大力實施了“生態、產業、景觀、興林、護綠”五大工程,全民綠色發展理念得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生態提升”放在首位 “三級四長”成效顯著
每天清晨,由蒲縣130余名河長、巡河員組成的微信工作群里熱鬧非凡,巡河員把工作的照片、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全部發在群里。在這日復一日的堅守中,河道的垃圾難覓其蹤、曾經的排污口徹底“清零”、大群的白鷺在濕地覓食……這只是蒲縣推行河長制的一個縮影。如今,每一條路、每一道河、每一片林,所有的環境問題都有人抓、有人管。
今年蒲縣探索成立縣、鄉、村的環長、路長、河長、林長“三級四長”模式,進一步構建了大生態、大環保的工作格局。
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抓手,蒲縣出臺了實施方案,扎實推進全縣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圍繞資源節約利用、綠色產業發展、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系統保護、人居環境改善等類別指標,建立健全目標體系、工作體系、責任體系和績效體系,全力打好污染治理、綠色發展、風險防控、改革壁壘、全員行動等五大攻堅戰。
在年初的全縣生態環境匯報會議上,縣委書記薛鳳奎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準確把握形勢,堅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信心決心,為開創美麗新蒲縣作出更大貢獻。
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曉舟要求,要嚴格問題管控、措施管控、責任管控、時間節點管控、組織領導管控,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縣把“生態提升”攻堅擺在工作首位,以創建目標為抓手,全面對標對表,逐項查漏補缺,通過實施“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戰略,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及生態文化等各方面有了極大提高。
在生態制度方面,蒲縣頒布了《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修編)》,全面推行河長制。在生態安全方面,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7年至2019年,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二級標準,涉重金屬和涉危險廢物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率達到100%,地表水水質達水環境質量Ⅲ類水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分散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100%。在生態空間方面,嚴守生態紅線,保證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功能不降低。在生態經濟方面,積極推行循環發展經濟模式,將“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作為基本要求,建立了生態經濟發展體系,完成了GDP能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的減排任務。在生態生活方面,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生態宜居”理念,開展鄉村綜合整治行動,興建了3000座無害化廁所。在生態文化方面,加強警示教育,全縣黨政領導干部參加生態文明培訓的人數比例達到100%,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均達到了90%以上。
成功構筑生態屏障 共享生態文明成果
“Ⅴ類水流進來,經過人工濕地的過濾凈化后流出去,會達到Ⅲ類水標準?!笔猩鷳B環境局蒲縣分局項目負責人范定國說,昕水河人工濕地在全省首家成功采用“垂直潛流+水平潛流”新工藝,依靠純物理凈化方式,有效改善了昕水河水質。
如今的昕水河人工濕地,白鷺棲息、野鳥嬉戲,游人們漫步其中,悠然自得。
在成功實施昕水河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的基礎上,今年,蒲縣在薛關鎮常家灣村又實施了水質凈化提升工程,通過種植水生植物及河底鋪設砂礫方式進行水質凈化,使昕水河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全縣牢固樹立‘大環保’理念,眾志成城鑄就生態屏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讓人民群眾共享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笔猩鷳B環境局蒲縣分局局長席永紅說。
在蒲縣,全縣上下嚴格落實工作職責,以責任落實保障工作落實。縣級領導帶頭抓,深入研究分管領域影響環境質量的主要問題及具體對策;分管領導定期聽取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推進情況,在攻堅一線指導、協調、督辦;各鄉鎮認真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把環境保護與各項工作統籌考慮、綜合決策、同步推進;各職能部門按照“管發展管環保、管生產管環保、管行業管環保”的要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企業作為治理污染的主體,主動扛起責任,推進清潔生產,通過資源循環利用降低生產成本,確保排放達標,不斷提升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能力。
蒲縣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h委、縣政府在政策、資金、科技、機制、工程管理等方面大膽創新,制定出臺了造林綠化十五年規劃,實現了土石過渡帶、裸巖砂石地植樹造林新突破,保證了林木成活率,使許多荒山禿嶺、不毛之地重新披上綠裝,成功走出一條水土流失地區生態建設創新路。許多蒲縣人都明顯感覺到,這幾年蒲縣的山綠了、樹多了、水清了、沙塵天氣幾乎絕跡。
生態環保工作既是政治任務,也是系統工程。蒲縣建立起黨委領導、黨政同責、齊抓共管、社會參與、系統治理的工作格局,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治理。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企業的創建活動,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微信等載體作用,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生態建設的濃厚氛圍;充分調動環保監察執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拉開環境執法大練兵的序幕;將全縣120余家企業全部納入“雙隨機”監管平臺,設立“12369”舉報電話,鼓勵公眾參與進來,做到舉報必管、管必有結。
生態產業富民惠民 生態環境宜居宜游
深秋時節,走進蒲縣山中鄉山中村,生態農場、光伏發電、龍泉山莊和山中奶奶廟、山中新村等不僅成功打造了一連串的景點,更成為村民的“綠色銀行”,生態建設已經成功打造了山中村的鄉村旅游品牌。同時,全村核桃栽植達到10萬余株,山中村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省核桃產業一村一品示范村。
在國家示范縣創建工作中,蒲縣用生態文明建設帶動綠色發展步伐,讓全縣人民享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效益。
——生態產業富民。蒲縣在造林綠化的同時積極調整林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濟林,不僅讓山川綠起來,更讓農民富起來。在全縣各大垣面推開核桃標準化園區建設,目前全縣核桃發展到10.6萬畝。僅2019年,全縣核桃掛果面積達到6萬畝,總產量212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6700余萬元,戶均收入16700余元。同時,蒲縣搶抓機遇,爭取到省構樹精準扶貧項目試點縣,打造了“蒲縣構樹”品牌,目前已基本建成全國最大的構樹種植示范基地、構樹飼料加工基地、構樹產業扶貧示范基地,
——生態增綠利民。蒲縣全方位實施“身邊增綠”行動,實施了通道綠化、縣城綠化、城區綠化、村鎮綠化和縣城森林公園等工程,在人多的地方多栽樹,在生產生活的地方多播綠,讓人民群眾直接享受造林綠化成果。2019年,蒲縣縣城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40.24平方米,榮獲全省“園林縣城”“衛生縣城”。
——生態文化智民。蒲縣持續開展“生態+文明祭掃活動”,為群眾免費提供側柏樹苗,發放防火“明白卡”,持續鞏固造林綠化成果。近10年來,無論是清明節還是其他防火期,蒲縣均未發生較大森林火災。
——生態環境惠民。自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來,蒲縣按照生態宜居的目標,實施了城鄉環境連片整治工程,通過實施改水、改廁、改灶、改圈“四改”工程,進一步解決了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一個個村鎮呈現出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的新氣象。
今日的蒲縣,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臨汾后花園、西山避暑地的生態優勢更加明顯,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底色更加亮麗。
記者 柴云祥 霍壯
蒲縣:生態修復 礦山披綠
“這里以前有個鐵廠,廢棄了二十多年。曾經,眼前這片地,左邊那條溝,前面那道坡,全堆放著廢鐵渣。經過這段時間的治理,覆土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明年就能種樹、種莊稼,生態環境將極大改善?!?0月27日,在蒲縣黑龍關鎮席家溝鐵礦渣堆場,市生態環境局蒲縣分局固廢股負責人郭立杰指著平整好的土地說。
眼前的土地處處遍布著精心修整的痕跡:一道從山坳中伸出的溝壑被修成寬約兩米的泄洪溝,一面坡地被修成一層層平坦開闊的梯田,一條盤旋向上的山路一側被黃土蓋得嚴嚴實實……
“席家溝的廢渣堆存量約為9.6萬立方米,占地面積3.69萬平方米?!逼芽h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股負責人曹永謙介紹,席家溝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總投資1300多萬元,分為三個區域,分別采取修筑擋渣墻、削坡分級、場地平整、修筑擋渣墻加固、表面復土和整形處理等方式進行治理。其中,平整地塊將復墾為耕地,邊坡地帶將復墾為林地,為防止雨水進入場區造成水土流失,工程還設置了環場截洪溝,延伸至場外河道。
據了解,席家溝廢渣場只是其一,蒲縣共有歷史遺留未治理的礦山點48處。
蒲縣煤炭資源豐富。數十年來,由于歷史上煤炭開采管理粗放、私挖亂采等原因,煤矸石亂傾亂倒、無序堆放,形成了一批礦渣堆場。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治理,該縣政策性關閉一批礦山,部分礦山責任主體已滅失,成為歷史遺留未治理礦山。
“歷史遺留礦渣堆放地主要集中在黑龍關鎮、克城鎮、太林鄉和喬家灣鄉,堆放的物質種類90%以上為煤矸石,還有少部分爐渣、煤灰渣、鐵渣以及它們的混合物。”郭立杰介紹,這些礦渣長期無序堆放,會造成原始地形地貌景觀損毀、嚴重的水土流失、粉塵擴散、植被破壞、形成不穩定的人工邊坡等,嚴重地破壞了生態平衡。
2019年,蒲縣為改善礦山生態環境,投資1000余萬元,對7處無主體歷史遺留最大堆量煤矸石露天堆場進行了治理,總堆量約30萬噸。今年3月,蒲縣瞄準剩余41處歷史遺留礦渣堆場,制定了礦山生態環境修復與恢復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在年底之前完成“清零”任務。
19處固體廢棄物堆放在有證礦山企業范圍內的,由所轄礦山企業負責恢復治理,將投資近億元;6處在有證礦山企業范圍外,堆放體積小的,適宜簡易治理的由所在地鄉鎮政府進行修復治理;15處在有證礦山企業范圍外,堆放體積較大的,由縣政府出資進行修復治理;1處堆放在可列入增減掛項目范圍內的,由縣自然資源局負責進行土地復墾項目。
“治理上,我們按照技術可行、投資最省、環境效益最大化原則,實現用小投資實現生態大效益?!辈苡乐t說,“采取因地制宜、就地治理措施,對歷史遺留礦渣形成的現有礦渣坡面科學削坡分級治理,通過礦渣清理、修筑擋渣墻、擋矸墻、截洪溝、排水溝,土地平整及恢復植被等治理工程,對歷史遺留礦渣因地制宜進行治理、復墾?!?/p>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郭立杰說,對歷史遺留未治理礦山進行科學治理、生態修復,將會有效避免因歷史遺留礦渣造成的地質災害,復墾被破壞的土地,恢復地力,將極大地改善周邊的生態環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曾經滿目瘡痍的山體將會漸漸披上綠裝,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記者 柴云祥 霍壯
一河碧水出蒲川
——蒲縣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紀實
全市推廣蒲縣濕地經驗
白鷺覓食、黑鸛嬉戲,一汪碧波、清流潺潺,16道攔水壩構成的上百畝濕地中,蘆葦、香蒲露出尖尖角……在蒲縣薛關鎮常家灣村,清澈的昕水河歡快地流出縣境。
這是蒲縣重點打造的水生態治理工程——薛關鎮水質凈化提升工程,該工程采用了水平潛流多級串聯的“倒虹吸”技術,通過種植水生植物及河底鋪設砂礫方式進行水質凈化,使昕水河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人工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是模仿自然濕地而建設的,能夠維持生物多樣性,補充地下水,調節徑流、降解污染物。”市生態環境局蒲縣分局水生態治理股負責人張偉川說,“水質凈化區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為鳥類、魚類提供了生存繁衍空間,減緩的水流利于雜質沉淀,處理達標后的河水用于農牧業的灌溉、飲用?!?/p>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蒲縣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2020年10月9日蒲縣榮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讓人民群眾共享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市生態環境局蒲縣分局局長席永紅說:“我們以水污染防治為主攻,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構建了部門聯動,統籌有力,水岸同治的河流管理保護機制?!?/p>
在明確了157名縣、鄉、村三級河長的基礎上,蒲縣為縣級河長配備了“河長助理”,各鄉鎮遴選配備巡河員130名,公安系統選配河警長9名,形成了全覆蓋、多層次的河長體系。截至目前,三級河長累計巡河3500余次,發現解決問題200余個。
在水資源保護發力方面,蒲縣堅持以水定產、以水定城、量水而行、飲水制宜的原則,嚴格高耗水項目審批,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嚴控高耗水行業發展,劃定水源地保護區14個,全縣19座煤礦完成礦井水深度治理。在水環境治理方面,蒲縣集中清理整治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突出問題,今年共清理河道私墾地塊20處,整治亂堆垃圾29處、5萬余立方米;開展河道管理保護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下達通知書15份,制止向河道非法傾倒垃圾30余起。在水生態修復方面,蒲縣不斷加大河道水系保護力度,實施生態補水,建成四溝水庫、刁口水庫2座,大力實施河道沿岸綠化,累計種草9.1平方千米,種樹、種花8000余棵。
“我們立足昕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席永紅說,蒲縣聚焦截污、清污、減污,持續開展了排污口整治、“清四亂”等一系列專項行動。
蒲縣按照“查、測、溯、治”總體要求,實現了排污口的動態“清零”,建立了沿河排污口監管長效機制;持續開展清河行動及河岸河道“清四亂”行動,做到根源整改、徹底整改;全縣19家煤礦企業完成礦井水深度治理,礦井水、洗煤廢水循環利用率達90%以上,47家規模養殖企業糞污處理設施全部建成運行,完成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點50家。
“昕水河人工濕地純物理凈化水質的做法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今年,我們堅定信心、乘勢而上,啟動了昕水河全流域治理。”席永紅介紹,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目前已完工,河道治理工程中,全長7.2公里的黑龍關段已完成,全長3.2公里的縣城段已完成90%,村級污水處理站工程進展順利,薛關鎮常家灣水質凈化工程主體已經完工。
蒲縣還不斷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實施了淤地壩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壩灘聯治、封禁治理、鞏固退耕還林水利項目等一系列水保工程。截至目前,累計治理面積達到793.5平方公里,累計治理度達64.5%。
如今的蒲川大地,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帶來的“紅利”不斷釋放:河流清澈、水草豐茂,候鳥競相棲息、游人絡繹不絕,濕地公園成為蒲縣“一日樂游”的旅游景點之一,貫穿蒲縣的昕水河已形成亮麗的風景線,是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心靈圣境,厚德蒲縣”已張開廣闊的胸懷迎接“十四五”的到來,把美麗的蒲縣建成呂梁山上一顆璀璨明珠。
記者 柴云祥 霍壯
圖片由市生態環境局蒲縣分局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