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通訊員 任軍鋒) 去年以來,永和縣全縣上下緊緊圍繞林果富民、生態立縣,轉型發展、工業強縣,文化引領、旅游興縣,以德為先、依法治縣“四大戰略”,攻堅克難,頑強拼搏,全力推進工作落實,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有力地促進了產業水平提升、基礎設施改善、民生事業發展,為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施“林果富民、生態立縣”戰略,推進“美麗永和”建設。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圍繞經濟林建設和生態林建設并重的方針,立足以紅棗、核桃、蘋果為主的林果業,不斷擴張規模,完成經濟林栽植1.2萬畝,完成經濟林示范管護1.8萬畝。同時,在農產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投資9200萬元,實施了美特好農產品存儲加工配送中心建設、芝河久興源小雜糧加工和四季鮮3000噸飲料加工項目。另一方面按照坡耕地改造、壩灘聯治、經濟林栽植、荒山造林、設施改善“五位一體”綜合治理模式,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投資2700余萬元,實施了榆林則、白家崖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芝河、趙家溝小流域壩系治理,烏華溝小流域治理,德成村市級土地出讓金農業綜合治理等項目,完成機修梯田1.25萬畝,新建骨干壩1座、小型淤地壩16座,建設生態林6000畝、經濟林3800畝,平田整地2000畝。投資1200余萬元,實施了“三北”防護林2萬畝荒山綠化、東征旅游路渡口段7.5公里通道綠化、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5萬平方米景區綠化等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3.6%,林木綠化率達到40%以上。
實施“轉型發展、工業強縣”戰略,加快“富裕永和”建設。立足煤層氣資源優勢,尋求工業發展新突破,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在勘探開發方面,投資2億元,完成“7+1”井組的管網和集氣站建設,以及兩口水平井的鉆探,初步探明可采儲量為600—700億立方米;在加工轉化方面,制訂出了《永和縣坡頭新型能源工業園區規劃》,引進了總投資達22.5億元的LNG項目3個、CNG加氣站項目1個。其中,由山西燃氣產業集團投資7.6億元的LNG項目已核準落地,預計2015年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利稅2億元。完成投資3000萬元,實施城市供氣項目、城市燃氣供熱項目,初步實現“氣化永和”的目標。
實施“文化引領、旅游興縣”戰略,加強“人文永和”建設。依托紅色文化、綠色生態、黃河風情的獨特旅游文化資源,堅持走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路子,加大旅游景區景點及配套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打造以紅軍東征紀念館和黃河乾坤灣為龍頭,以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為重點的“百里黃河灣旅游經濟園區”。邀請荷蘭、以色列等外國專家來永和考察,為旅游產業發展“把脈會診”,編制了《永和縣精品旅游線路建設三年執行計劃》,設計了《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重新布展方案》。投資4700余萬元,實施了乾坤灣游客接待中心建設、東征旅游路渡口段通道綠化、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景區綠化、樓山旅游路路面改造、閣底至地質公園段公路升級改造等景區景點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并積極爭取霍永高速公路永和西段打石腰境內立交互通。舉辦了“‘天下永和、大美乾坤’中外百名攝影家看永和”等活動,應邀參加了第四屆中國特色鎮發展論壇暨美麗中國特色鎮主題行活動,不斷提升永和知名度和對外形象。
實施“以德為先、依法治縣”戰略,引深“平安永和”建設。深入開展“三德教育”、“四強四建四提升”、“法治下鄉”、“城鄉共建”四大主題活動,在“三德教育”活動中,縣電視臺和網絡中心開設了“三德教育”活動、“道德大講堂”專欄,加強宣傳、營造氛圍,成立16支志愿服務隊200余名志愿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四強四建四提升”活動中,向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推薦了《官德》、《公民的誕生》等優秀書目,編制下發了“領導班子建設教育讀本目錄”,并開設了干部大講堂,全縣共舉辦各類干部培訓16期4000人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成立了宣講團,分赴7個鄉鎮、9個縣直黨總支進行了深入宣講。在“法治下鄉”活動中,發放宣傳資料10萬余冊,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20余起,為群眾辦實事30余件。在“城鄉共建”活動中,共建單位深入結對村(社區)開展活動320次,爭取項目43個,為民辦實事235件,解決發展難題85件。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健全完善各項制度,制定出臺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若干規定》、《關于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進一步制止奢侈浪費樹立良好形象的通知》。開展整治“四風”專項治理活動,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的在崗情況、履職履責、工作作風等方面進行明察暗訪28次,通報批評4個單位,誡勉談話3人,書面檢查14人,行政警告處分15人,加強安全生產和社會管理。開展了“兩個百日安全生產活動”,深入開展非煤礦山、道路交通、食品藥品、學校、建筑施工、易燃易爆物品、消防、公共聚集場所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快鄉、村兩級管理服務中心的建設,真正實現了“三網合一”。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舉辦了“廉政公益廣告”、《廉政準則》“畫連話”展,開展了廉政文化示范單位評選、廉政文化建設觀摩會等活動,編撰下發了《清風永和》教育冊,營造了“崇廉、尚廉”的濃厚氛圍;全面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城鎮第二幼兒園擴建和城鎮第一幼兒園改造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教師周轉房建設已完成主體工程,永和二中宿舍樓建設項目正在施工中。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高考達二本線以上55人,中考達重高線42人,創歷年來最好成績。繼續深化醫藥衛生一體化綜合改革,在全市率先實行了所有藥品零差價銷售。繼續完善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全縣參合率達到99.6%以上,共為參合農民93663人次報銷醫療費用1595.83萬元。進一步擴大城鄉低保覆蓋面,發放城鄉低保金1232萬元、自然災害救濟409萬元、城鄉醫療救助金387萬元。繼續引深“溫暖工程”,為全縣8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發放1000元生活補助。100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通訊員 任軍鋒)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