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提出背景:大面積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因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高密度、高質量、高效率、高產出的課堂教學,探索出一種科學高效、規范有序的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目前,我校或者說我區的農村初級中學的課堂普遍存在著學生自己能力差、學生自覺性差、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厭學現象嚴重甚至自暴自棄;教師經驗型教學、傳統的先講后學甚至教師唱獨角戲式教學仍占相當大比例;教師課堂上對學生尤其是差生關注不夠,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甚至有驅趕差生的現象;學校生源差、設施相對落后、優秀教師流失嚴重、農村社會育人環境差、家長不重視或重視不夠等等,這些都制約著我區農村教學質量提高的嚴重因素。因而,農村初級中學更需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徹底改變這種落后的教學現狀。
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出示問題—自學考思—小組合作—釋疑解惑—分層檢測—回顧落實。
1.出示問題。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本節課學習內容并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所設計的問題要涵蓋和體現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或者說教學目標的問題化)問題要深入淺出,體現層次性和教學的三維目標。此環節一般不超過5分鐘。
2.自學思考。此環節完全是學生獨立完成,學生通過預習思考,完成學習目標中一些簡單的問題;獨立思考完不成的在書上或者筆記本上標注,進入小組合作探究。此時教師的工作就是巡視監督學生自學、思考、討論的情況,及時糾正課堂上一些學生注意力分散、自學能力差、筆記不認真等不良學習行為。此環節一般10分鐘內為宜。
3.小組合作。小組合作是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環節,小組一般前后桌4人為宜,根據學科的不同可以調換,但必須堅持好、中、差的搭配原則。這樣在第二環節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針對獨立思考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大部分的問題和學習目標通過小組討論基本可以解決,如果討論仍然解決不了的這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教師的釋疑解惑。此環節一般不超過10分鐘。
4.釋疑解惑。此環節其實就是突破難點。所謂難點,就是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是教師通過巡視發現學生當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不是“告訴答案”而是引領學生“探尋答案”。此環節一般5分鐘左右。
5.分層檢測。所謂“分層”是指所設計的練習題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每個學生都應該掌握完成的基礎性目標練習,完成率是100%;而選做題則是一些較難的題目,拓展延伸題,為了促進練習落實到位,此環節也可實行“兵查兵”,教師抽查幾個組或者一部分學生,其余交給學習小組完成。此環節一般不少于15分鐘。
6.回顧落實。下課前3—5分鐘,教師要和學生共同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目標進行概括、歸納或者強調,是學生本節課所學目標較明確、印象干架深刻、落實更加具體有效。此模式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留給學生時間空間,不斷探究創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金殿二中 王林靜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淺談
下一篇: 做好學生思想工作 讓學生盡快回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