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教學,就是創造新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并通過師生的雙邊互動、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使學生獲得對知識理解。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快樂與分享 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分享、一種肯定,是透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傳授、討論、辯論而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的快樂,首先來源于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應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課堂上,教師參與學生們每一次活動和他們一起探討交流,為解決數學問題“奔波忙碌”。這種分享不僅體現在生生互動,也體現為師生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教得輕松愉快,而學生也學得積極主動。
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了“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小學數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生活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特別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在數學課堂上,老師聯系學生已有生活知識,設計一些活動與游戲,使學生不覺得數學知識枯燥,同時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認識,這樣,數學課堂就變成了學生表現自我的課堂。同時,還要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把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創設一切條件,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中。如學習面積、體積后,可幫人家計算房間鋪地板的面積、土石方的計算等,便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
三、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堂教學中通過“直觀認識→動手操作→分組討論→分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能力。同學們在自然放松的學習氛圍中能多維度地思考問題,同中求異,異中求優,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與學生合作交流,與教師合作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確或錯誤的思維過程,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及主動精神,使學生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得到增強。
堯都區劉村聯校 狄瑛 徐在峰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市直管民辦學校小升初招生搖號今舉行
下一篇: “問題導學”應用有感--化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