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店里讀書納涼,不失為一種享受。
臨汾新聞網訊 幾天前,記者和孩子一起來到新華書店買書,無意中發現書店有了許多新變化,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安靜讀書、消暑納涼,另外還會有別樣的收獲。
進入書店的大廳,里面飄出了濃濃的書香味。單說圖書的擺放,無疑多了幾分創意,顯示出工作人員的良苦用心。就說那個大大的螺旋型的造型,像一個艱難的拾荒者一步步拾級而上,不斷向著知識的高峰攀登、邁進。一個個鮮紅的中國結,耀眼、溫暖,仿佛在向讀者致意,告訴人們要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在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探索傳統文化的深厚奧秘,做個大寫的中國人。時值下午3時,書店外車馬喧擾、烈日炎炎,書店里安靜清涼、舒適自在,不少讀者駐足凝神,翻書閱覽,臉上透出一股悠閑愜意之氣。
邁步走上二樓,無意中發現樓梯兩側擺放了許多綠色植物,清新淡雅;墻壁上4個燙金的“新華書店”大字,周圍是幾句讀書名言,高致雅潔的氣息令人賞心悅目。這一層,主售文學、社會科學、經濟、藝術、自然科學書籍以及電子數碼產品并設有便利店。在樓梯拐角處,設置了“圖書查詢處”,只要按動電腦鼠標,你需要的圖書一秒鐘之內皆可找到。所有的書柜全部改成高1.5米的書柜,方便老人和孩子取閱。一排排書柜中間擺放了幾個皮墩、板凳,一些家長和孩子或坐在皮墩、板凳上,或怕熱直接坐在地上,讀得津津有味。在便利店里,擺放了桌子和長條椅,人們可在此閱讀品茗。據工作人員介紹,有些讀者買下書后,就到便利店里閱讀,大家一邊交流讀書感受,一邊品茶論道,自是怡然自樂。
當然,如果問家長和孩子最愿意去的地方,那肯定是三樓的圖書區。這里主售文化教育、少兒讀物、音像圖書,又兼文化體育用品、兒童體驗店和炭燒咖啡小站。一到這里,就好像進入少兒殿堂,到處是花花綠綠、裝幀精美的圖書,圖書的擺放更加合理,低幼圖書擺放的柜子大概都在1米左右,便于孩子們取讀。角落里、過道上,到處都坐著小朋友,他們翻看著少兒讀物,眼神清澈而專注。在炭燒小站里,工作人員已為讀者備下咖啡、飲料和各類小點心,然而坐在這里的幾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卻各自捧著一本書坐在高腳椅上專注地讀著,絲毫不受影響。就在記者驀然回首的一瞬,卻正好看見了這樣一幕:在兒童讀書體驗區里,著名作家喬忠延正在給家長和孩子們“上課”。走近細聽,原來他講座的內容是教孩子們如何寫好作文。一個小女孩子站起來“提問”喬忠延:“喬爺爺,我每次作文寫得又長(字)又多,可是同學們都說寫得不感人,您說這是怎么回事呢?”喬忠延笑著回答小女孩:“你的問題提得非常好,好文章不是靠寫得長來感動人的,而要靠細節感動人。”他舉了晉劇傳統戲《牧羊圈》中一折《舍飯》為例,劇中母子相見的一幕讓觀眾聲淚俱下,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編劇巧妙構思、運用了細節描寫……
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為了更好地讓新華書店走向市場、走向讀者,他們多次赴外地學習交流,借鑒外地經驗,在創意和布置上狠下了一番工夫,使得讀者的閱讀環境更加溫馨、更加富有人文氣息,從而能夠吸引更多讀者來此購書、閱讀。同時,他們是以圖書銷售主業為核心,引入諸如文具、教具、數碼產品等與讀書相關的零售業務。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如讀書寫作沙龍、國韻成語大賽等,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語言文字能力。雖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電子網絡媒體已經對傳統紙質媒體造成了很大沖擊,但作為文化老字號,新華書店有責任把書賣好,培育未來的讀者,守住城市的一片書香。
記者 郭璞 文/圖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