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藏品并不貴重,價值并不很高。但是,今年2月,我市愛好收藏的小伙子段延峰憑借自己獨特的收藏品,走進了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節目錄制現場。這期節目于今年4月8日播出后,引起了臨汾收藏愛好者的關注。
“我參加節目錄制的時候,帶的是紫銅茶壺、鐵制溫酒器、茶杯,我的藏品與其他藏寶人相比并不貴重,但能順利躋身藏寶人行列,還與當時攜帶的民國發票有關。”段延峰介紹,“民國前后的一套飲酒類收藏品,再加上民國時期難得的相關發票,圓了我這么多年想要見馬未都老師的夢想。”今年36歲的段艷峰從事財務工作,搞收藏多年,因與工作有關,他收藏了很多發票。能讓他走進《收藏馬未都》節目,也與他收藏的發票有關。在他收藏的發票中有一張特別精美,像一件精美的藝術收藏品。
陪段延峰走進《收藏馬未都》節目的這張發票,是一張民國時期購買黃銅壺的發票。這張發票長23.5厘米,寬12厘米。最上面寫有發票所屬商號:“勵萬和銅器號”。最下邊寫有七個小字:開設下打銅巷口”。
正中間紅色圖案組成的邊框內為發票內容。其中有發奉“大號黃銅茶壺一把,紫銅鍋一只,每斤計重……”等文字。通過發票記載內容可知,當時銅茶壺與紫銅的價格為“伍拾柒萬陸仟五百元正(整)”。發票的開具時間為:民國三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時間下還有繁體的“發票”二字。發票的付款單位寫在最左側:浙江省錢塘江海塘工程局湯山探石工程隊。發票最右側下端還有4個不同內容的篆書印章。
“這張發票設計巧妙,制作精美,內含傳統書畫的要素,正中還有空心的篆書‘X進發財’字樣。”段延峰介紹,這樣的發票很難得,通過這張發票可以了解到民國時期建筑、單位機構、商號、物價等許多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內容。”“馬未都老師說,我能走上這期節目,不是因為藏品獨特,而是因為這種藏品及發票的形式獨特。”段延峰介紹,馬未都老師鼓勵我繼續收藏這類發票,可以把許多相關的發票按照酒類、家具類等進行分類。”“我參加的《收藏馬未都》節目是在今年2月26日錄制的,4月8日在廣西衛視正式播出,節目播出后我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給我的留言或電話咨詢有關發票的歷史,也有人電話咨詢要求購買成系列的發票。”段延峰介紹,這些發票從無意收藏到專門收藏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激勵,我希望將來可以收藏更多的發票,在臨汾辦一個發票類的展覽,讓更多的臨汾人了解發票的歷史,了解藏在發票中的文化。”
文/圖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張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