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大爺,最近哮喘病沒犯吧?”“小劉,今年蘋果收成咋樣?”“大娘,兒子一家最近又給您帶什么新鮮東西了?”……霍州聯社李曹信用社客戶經理劉海偉在下鄉路上與遇見的鄉親們親熱地打著招呼,這一句句再平常不過的問候,詮釋出平凡金融服務者不平凡的精彩。
“找他,我放心!”
初見劉海偉,黝黑的皮膚,滿面風霜,站在田地里熟練地干著農活,如果不是穿著白色的襯衣,儼然是一位標準的農民。他是霍州聯社李曹信用社的客戶經理,是最貼心、最盡心的農村金融服務者。劉海偉21歲退伍后,加入農信大家庭,27年的工作錘煉,他默默堅守,始終保持著軍人的本色和作風,用一顆赤子之心書寫著平凡中的非凡。
“找他,我放心!”劉海偉的客戶總會這樣說,因為他是“和農民坐一條板凳的人”。拉家常、問冷暖,宣傳農信社金融產品,講解講解金融消費知識,宣講宣講政府對農村的政策支持……李曹鎮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劉海偉的腳印。“不是單純地去工作,應該切切實實為老百姓考慮,他們需要什么,我怎么做才能符合他們的利益。”在劉海偉眼里,客戶的需求是工作的基本準則,他也一直在踐行。
對待工作充滿激情,讓劉海偉在工作中找到了樂趣。“這么多年和村民打交道,我最欣慰的是,誰家有富余錢了,總會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問我該存定期,還是辦理財,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信任。”客戶信任,劉海偉更是盡心,他會一筆筆為客戶計算利息,讓客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
“把錢交給海偉,我們心里踏實。”“他總能找到合適我們的產品”……贊譽背后,是劉海偉今年個人增存425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265%,而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客戶主動聯系他。
“他處處為別人著想”
劉海偉是土生土長的李曹人,他在工作之余,最大的樂趣就是到地里干活,這也讓他與村民溝通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扛著農具到地里干活是劉海偉上班前的習慣,累了就坐在地壟上和村民聊天。他總能從聊天中獲得有用的信息,然后及時向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幫助。
“幾十頭豬沒了,五六萬塊錢就這樣打了水漂……”劉海偉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得知,村民王偉因為新買的豬崽發生豬瘟,全軍覆沒。他主動找養殖能手為其傳授養殖經驗,在抓豬崽時,為其辦理授信貸款,劉海偉頻繁出現的身影,讓王偉很是感動。“豬崽抓上后,海偉隔三差五到我家了解情況,那年不但把賠的錢賺回來了,還純盈利八萬元。他處處為別人著想,跟自家人似的!”
耳朵盡可能地聽,腦子在不遺余力地想,心也在竭盡所能地堅持,這是劉海偉作為一名金融服務者不變的初心。在李曹鎮無數村民的致富路上,有劉海偉的身影,他為信用社贏得了客戶,更讓信用社“百姓銀行”的名字更加響亮。
“我是黨員,我先上!”
2008年劉海偉入黨,他經常說:既然選擇了農信事業,就要為之奮斗終生、至死不渝,作為黨員,更應該身先士卒。
在如火如荼的“清不良”反擊戰中,作為黨員的劉海偉沖在了最前線。“身為本土客戶經理,我有責任去扛這面先鋒旗,相比其他人我也有優勢。”他利用自己人熟、路熟的優勢,畫出了“清不良”的路線圖,展開按圖索驥的強力攻勢。
“他能摸準不良貸戶的‘作息’,和其他員工一起制訂計劃,好幾次差點撲空的情況下,他恰當的建議最終讓不良貸款清收。”李曹信用社主任王仕明表示,“清不良”的大戰中,像劉海偉一樣付出的農信人,換來了該社真金白銀收回核銷貸款500余萬元,并在霍州名列前茅。
如歲月平凡,卻處處閃耀出不平凡的光芒。這就是劉海偉,一名對農信事業無比摯愛的共產黨員,一名兢兢業業全心付出的金融服務者,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崗位上,將最璀璨的青春綻放在農信事業上。
記者 潘華玲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