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迎著溫暖的春風,鄉寧農商行光華支行副行長段文平和客戶經理栗巍峰下鄉走訪客戶。沿著蜿蜒的鄉間小路,經過20分鐘的路程,他們來到了光華鎮嶺山村村民郭保才家。
郭保才家住在嶺山村的村口,剛到他家門口,就聽到“哞哞……”的牛叫聲。“小段,你們來了啊!快進家里坐!”看到鄉寧農商行工作人員的到來,郭保才熱情地招呼道。“現在家里有多少牛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現在有9頭牛。圈里還有兩頭母牛快生了,每天必須得好好照看著,可不敢馬虎大意。”說話時郭保才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這都多虧了國家的政策好,還有你們的大力支持。”
以前,郭保才的母親身體不好,每年都有一大筆錢花在買藥上,家里還有兩個孩子在上學,導致家中的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通過買進小牛——養殖——賣出大牛的方式,順利實現了脫貧。為了能夠穩定脫貧走上富裕路,他們決定持續發展養牛。“養牛不容易,能夠讓我們堅持下來的原因之一,就是光華支行這幾年一直對我們不離不棄的大力支持。”郭保才感動地說。
“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們農商行一直為農民提供小額扶貧貸款支持。只要群眾有發展意愿,并有政府的相關扶持政策,我們一定會不遺余力地進行支持。”段文平說,“我們與郭保才兩口子打交道很長時間了,對他們很了解,更看到了他們的不懈努力,像這樣的客戶,我們肯定是要持續關注,大力支持他們發展。”
有國家的好政策,還有鄉寧農商行的大力支持,郭保才兩口子在養殖中的干勁十足。每天早上5點30分,他們兩口子都會準時起床,開始給牛投喂飼料、添水、打掃衛生。“我們只有比別人更加努力,才能讓家里的日子更加紅紅火火。”
“剛開始接觸養牛的時候,我們心里沒有底,不知道能不能養好。所以一開始我們就是在周邊的農戶手中買回一些牛,我們養殖一段時間再賣出去,中間賺一些差價。”郭保才笑著說起了自己的養殖經歷,“其中有賺有賠,但總的來說,養牛這個行業還是很不錯的,讓我們的日子漸漸有了起色。”
為了搞好養殖,郭保才向周圍的養殖戶和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加上自己的努力,逐漸掌握了熟練的養殖技術。“最大的變化是,我們現在敢買回來一些懷孕的母牛養殖,就等著生下小牛后自己養殖,不斷擴大我們的規模。”郭保才高興地說。為了有足夠的場地養牛,郭保才計劃在現有牛場附近的空地上繼續擴建場地搞養殖。
“如今,我們有了一定的養殖技術和經驗,家里養的牛越來越多,這既是我們的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郭保才說,“牛多了,但是飼料是一個大問題。今年,我們在村里承包了200余畝地種植玉米做飼料,將來這能為我們省下一大筆費用。”
當下正值翻耕土地、播種玉米的時節,為了不耽誤播種,郭保才兩口子每天早上喂完牛,就會開上新買的農機到地里去勞動。“雖然我們的日子現在還不富裕,但我們堅信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奮斗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幸福小天地。”說起以后的打算,郭保才暢想著美好的未來。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