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夢想加油 為青春喝彩 為愛心點贊
——記隰縣十佳創業好青年張軻云
臨汾新聞網訊 在“無微不至”的微時代,在云技術日臻成熟的今天,在一個山區農業縣,互聯網如何更好地貼近民生,為農民、農村、農業服務?微隰縣(vx鄄ixian)公眾平臺的志愿者張軻云做出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張軻云,男,1975年7月生,隰縣人,中共黨員,臨汾市作家協會會員、隰縣優秀文藝工作者、隰縣十佳創業好青年。
14歲因家境貧困,他利用寒暑假在工地粉刷、油漆、淘沙,在磚廠做小工,為自己賺取學費。
16歲時因出現間歇性失明和玻璃體混濁,經西安某大醫院診斷為“雙眼先天性視乳頭缺損”。但生活現狀不允許他遵守醫生“不能用力、不能勞累、不能熬夜”的醫囑,用雙眼僅僅0.1的視力,依然堅持打工。他用第一次打工掙來的錢為自己買來了一雙當時很流行的回力球鞋,成為青少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
高中畢業后,他考入隰縣建設銀行做專柜會計,參加縣金融法知識競賽獲優秀獎。3年后,該行撤銷,他又另謀生路,去交口五麟公司的焦化廠做了一名爐前工。憑著踏實肯干,進廠3個月就被評為勞動模范。
在得到臨汾市招考第一批合同制交警的消息后,向往做一名警察的他在轟鳴的機器聲和昏暗的燈光下堅持看書學習,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考入隰縣交警隊工作。在7年的交警工作中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
2005年,隰縣看守所建起了全縣第一套智能管理信息平臺,愛好網絡技術的他做了一名信息系統管理員,這一做就是8年,也成為日后他人生創業路的一個轉折點。
2012年,兩個月衣不解帶陪伴父親走完最后日子的他,因過度的疲憊致雙眼視網膜破裂,在省眼科醫院做了視網膜修復手術。因身體原因,他不得不再度辭職。
2014年,他創辦的《微隰縣》公眾平臺正式運營。他整合社會信息資源,首開隰縣便民利民服務的先河,廣泛收集各部門便民信息,免費發布尋人尋物、停電停水、特殊天氣預警、農業信貸、醫療救助、求職招聘等信息上千條,為群眾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發布梨果、農資農具等農產品購銷信息,為農民擴大了銷售渠道,方便了農民增收;他還發掘出了民俗畫作者王改蓮、刀刻畫作者張明昌、趣味農民書法作者郭飛飛,這些新型農民藝術代表及草根勵志人物,成為普通人學習的榜樣。
他積極投放中宣部宣教局和中國網絡電視臺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核心價值觀專門創作推出的“夢娃”系列公益廣告。在“五四”青年節刊發原創專篇《傳承“五四”精神,燭照奮斗青春》,宣傳青年志愿者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活動中,他第一時間播放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閱兵視頻。他關注隰縣農業,先后采寫了《生態養殖循環經濟——隰縣城南鄉留城村秀水鄉土雞蛋遠近聞名》《家家都有“黃金斗”,戶戶都栽“搖錢樹”——隰縣午城鎮衛家峪村玉米滿垛、果樹滿山》等報道,引起了廣大微友的積極反響。他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在微隰縣公眾平臺開展了梨鄉最美幸福笑臉評選、梨鄉十佳好青年評選、感動隰縣十佳人物的評選和公示,總參與人數逾萬人,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他積極宣傳隰縣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大事,采寫了《風馳電掣,鐵路、高速今日雙通車;一朝騰飛,梨鄉昂首邁向新紀元》《未曾忘卻的記憶——在隰縣第五屆玉露香梨花節百名好人聚梨鄉聯誼會》等隰縣重大事件的報道,讓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提高了隰縣人的自豪感。
他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主持拍攝了隰縣《小城故事》系列微電影,其中第一集點擊率4萬多,在全縣造成了極大的反響,讓觀眾在開懷大笑的同時又受到了深深的啟發;他配合縣電視臺《法治經緯》欄目組拍攝了宣傳文明的情景劇,獲得了良好的收視率和宣傳效果。
同時,他利用網絡和微信公眾平臺覆蓋面廣、傳播快的特性,用微信快速傳播和策劃了一個個公益活動。如2015年參與發起的救助小天原愛心行動,短短數天內募集善款十幾萬元,團縣委還特意組織愛心人士去小天原家看望并送去善款。他為隰縣“氣球兒”段汶伯、諳正村求學女孩呂云芳等發布尋求幫助的倡議,短時間內反響強烈。其中為患腦積水大小便失禁的鄉村女孩彭紫怡發布的由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孟佩杰的媽媽倡議的籌集紙尿褲活動得到熱烈回應,多批愛心人士前往小紫怡家中看望她,3天時間就籌集了7000多元現金和30多包紙尿褲,確保了小紫怡兩年的用量。
張軻云常說:“一個不懂得付出的人也是一個不會收到回報的人,一個不會為社會付出的企業不會發展為一個大的企業。”為此,他積極投身于社會公益活動,先后參加了青年志愿者慰問敬老院的公益活動、“梨花節”志愿者等公益活動。如今隰縣的每一次大型公益活動,都活躍著張軻云和青年志愿者“小紅帽”們一起忙碌的身影。
2015年8月,籌建已久的隰縣民間公益團隊“微益社工”在張軻云簡陋的工作室里成立了。他們克服了無場地、無經費等困難,組織和協辦了“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愛在金秋”等公益慈善活動。
2015年11月份,由張軻云牽頭、隰縣9支公益團隊共同組成了隰縣義工聯合會,和臨汾市閑置物資捐助和儲備中心、侯馬市曙光志愿者聯盟一同發起了“暖秋行動”“暖冬行動”,為隰縣山區的貧困孩子送去了1000多件御寒衣物,使那個冬天變得不再寒冷。
現在的張軻云在隰縣人的心中已經成為一名宣傳家鄉、服務家鄉的網絡宣傳員。他說,他將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公眾平臺,恪守法律和道德界限,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給社會帶來溫暖和道義。
(申明計)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