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古縣胡雙印:“咱村的事就是我的事”

2016-11-25 10:47:42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臨汾新聞網訊 他生于斯長于斯,耕耘在故鄉的土地上,讓家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身體力行、集思廣益,帶領村民朝著發展農業產業化方向前行,得到農民的信賴;他舍小家為大家,堅定不移地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他就是省黨代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古縣岳陽鎮張才村村黨支部書記胡雙印。

  扎根農村 情系鄉親不忘本

  胡雙印出生在張才村,這里交通閉塞,十年九旱,祖祖輩輩靠天吃飯。高中畢業后,他到縣城經營小飯店有20個年頭,日子過得還算紅火。長輩們曾多次提及讓他回村任干部,他猶豫不決,怕擔不起這份責任。但每次回到村里,看到家鄉貧困面貌和鄉親窮苦現狀,讓他既揪心又難過,于是濃厚的家鄉情結在心中點燃……此刻作為共產黨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再也無法推辭,看著鄉親企盼和渴望的眼神,他拋下經營多年的飯店,不顧妻子的反對,毅然決定要回村干出個樣子。

  2011年12月,村委換屆選舉胡雙印當選為村委主任,2014年12月得到全村人的擁護,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胡雙印轉變村干部作風,與村“兩委”班子共同研究制定了“村干部十不準”原則。為了便于群眾監督,成立了3個人的“村務監督委員會”小組,對“十不準”以及村里的村務、財務、政務公開情況進行監督,并設立了監督獎勵機制。每月25日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帶領大家重溫入黨誓詞、學習黨章,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還經常入戶訪民情,到地里幫村民除草、干農活,參加義務勞動。

  上任那年,當時的張才村,人均耕地3.6畝,收入不足千元,生活艱難。他挨家挨戶看望大家,誰家有病人,誰家有困難,他都當做自己的事情來認真解決,對大家關心、體貼。有一年正月,村里評低保戶,胡雙印父親的票數第一名,可他硬把名額讓給了別人。他說:“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我能養活了父親,作為村干部,我應該帶頭把這樣的機會讓給更需要的人。”一番話語感動了全村人。劉國峰和張文明是村里的五保戶,都因腦梗行動不便,無人照顧。胡雙印去了老人家,發現水缸里水都結了冰。當時心里很難受,回到家一晚上沒有合眼,第二天他就花錢為兩位老人各買了一孔冬暖夏涼的土窯洞,讓他們搬了過去,經常給他們洗衣、做飯、買菜、買藥。過年的時候,他把丸子、酥肉、燒肉等熟食準備好,給老人們送去,還把春聯貼好。劉國峰和張文明老人去世后,胡雙印組織村里黨員干部為他們辦喪事……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在這個村土生土長,我不能忘本吶,咱村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要回報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

  開闊視野 發展產業不松懈

  為了提高農民素質,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根據該村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以返租承包發展規模農業和種糧大戶,引導全村人學文化、學科技;以合作社為龍頭,帶領村民外出參觀,學習外地先進的經驗,鼓勵村民科學種田,科技致富,提高農民生產技能和生活水平。他主動帶頭種植富硒蔬菜和富硒西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5年來,胡雙印帶著大家種植紅薯80畝、谷子150畝,39600株優種核桃樹;辣椒紅寶石一號品種100畝,長辛八號辣椒品種70畝;開辟荒山荒坡栽植了3000畝、70余萬株油牡丹。今年合作社新增15戶踴躍參加的村民,推進了張才村東盛垣農村合作社的發展;種植富硒南瓜和小雜糧70畝,并給本村的30畝核桃樹進行了加硒示范試驗。目前,村里玉米畝產最高可達到750公斤,已經試產的辣椒畝產最高可達到2500公斤,并且種植的玉米、小麥和谷子等低桿農作物已基本實現機械化種植和收割。張才村還大力發展養殖業,從2014年至今連續三年,為村民共引回2萬只土雞雞苗免費發放給村民供大家飼養,并培訓科學養殖技術。

  種植核桃是古縣的支柱產業,張才村更是把核桃作為村民增收的長期發展重要產業。為了使老樹保持結果率,新樹品種更優,增加核桃產量,增加農民收入,該村今年對栽植的3萬株優質核桃樹進行綜合管理,著力打造示范種植具有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文玩核桃新品種,并做好后期加工增值,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作業,為張才村栽下了致富的“搖錢樹”。一項項實實在在的富民工程和項目將一個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如今,張才村的產業蒸蒸日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經濟收入日漸提高。胡雙印帶領村民們走出去、請進來,帶領大家學科學、學技術,搞種植和養殖,村民發展農業產業的心勁是越來越大,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精準脫貧 興村富民不掉隊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張才村急需解決的難題,在他的協調下,籌集了17萬元,對張才村移民新村修建水泥路,為了早日完工,胡雙印日夜在工地上奔波,自己還花錢買肉、買菜為干活的村民改善生活。路修好了,大家比過年還高興,從此解決了出行困難的問題,告別了雨雪天泥濘的日子。交通便利了,村民種植的糧食及農副產品外銷不再難了,而他人卻黑了瘦了,累病了……

  人蓄吃水工程,也是胡雙印上任以后和村“兩委”班子辦的實事之一。他積極爭取到水利部門的支持,在張才村紅南莊修起一個30立方米的蓄水池,又將下張才的20立方米蓄水池重新進行了維修加固、加蓋、加鎖、加強管理。目前,全村村民已實行免費吃水。為解決村民外出務工的后顧之憂,村里還建立勞務信息服務站,把各地用人、用工信息傳遞給大家,組織外出務工。

  2014年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多方協調,與駐村扶貧工作隊共同努力,爭取到市扶貧辦在全市試點建設的100KW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并協調市供電公司為村里新建了一臺200KVA的變壓器。2015年3月20日正式并網發電,截至目前,已發電21萬度,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此項目不僅填補了村集體經濟零收入的空白,還清了他上任前村里欠的8萬元外債,從而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他還籌集7萬元為五保戶修建改造了5間集中供養點。在他和“第一書記”的協調下為村里60歲至70歲以上的老人辦理優待證45個,為村里殘疾人協調輪椅、手杖等輔助器材39件。受到村民的擁護和稱贊!

  自從胡雙印上任后,他把原來雜草叢生、蒿草一人多高的村委會大院清理整潔,在駐村工作隊和駐村的“第一書記”多方協調下,籌集資金對村委會進行整修和翻新,還建了食堂和住所,不僅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住得安心,黨員們每次開會學習心里也舒心。10月31日胡雙印參加了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臨汾市57名黨代表,其中村級代表兩名,他是其中之一,這不僅是張才村黨支部的榮耀,更是全村的光榮。當記者來到張才村,走進村委會會議室,胡雙印同志正在為全村21名黨員傳達關于省十一次黨代會的會議精神,大家聚精會神,認真筆記。期間記者借機走到74歲的老黨員韓萬才跟前,只見他手拿筆記本、《黨章》和黨員證讓記者看,面帶笑容地說:“這是每次開會必帶的。雙印是我看著長大的,從小沒了娘,是個苦孩子,他成熟穩重,是大家公認的好村支部書記,我們對致富有信心,張才村有盼頭了!”一席樸實的話語,道出了這幾年村民對這位年輕有為的村干部的信賴和認可!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該村自2013年先后被古縣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農村紅旗黨支部”“先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被岳陽鎮政府連續4年授予“紅旗村”等榮譽稱號;今年7月胡雙印被省委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記者 劉靜

 

  扎根農村 勇挑重擔

  胡雙印,省黨代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土生土長的張才村人,放下經營多年的飯店,用自己的滿腔熱情返鄉帶領鄉親修路、建蓄水池、光伏電站、開荒整地,栽植牡丹、種植富硒蔬菜和富硒西瓜、南瓜,發展養殖業,著力打造核桃示范種植和具有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文玩核桃新品種,增加農民收入。他心系家鄉,感恩社會,在小山村做出了大事業。新時期搞好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大批像胡雙印這樣的“領頭羊”和“當家人”。全市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像胡雙印一樣,發揚不怕吃苦、甘于奉獻的精神,不忘初心、扎根農村、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出力流汗,帶領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全力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本網主持人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相關閱讀

    本文暫無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闻喜县| 牙克石市| 东明县| 哈尔滨市| 清水县| 喀喇沁旗| 通城县| 旬邑县| 金秀| 商都县| 湖口县| 蒙山县| 无极县| 舟曲县| 台湾省| 丹凤县| 永善县| 罗江县| 南召县| 绍兴市| 大同县| 石景山区| 奎屯市| 天台县| 太谷县| 东兰县| 涿鹿县| 榕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阳城县| 潞城市| 庐江县| 金川县| 子长县| 哈巴河县| 兰溪市| 当涂县| 龙海市| 开平市| 南宁市|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