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張忠德自2015年7月擔任吉縣中垛鄉中垛村黨支部書記以來,認真學習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貫徹執行鄉黨委、鄉政府的各項決策,勤政為民,恪盡職守,團結和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履職盡責,扎實工作,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被鄉親們稱譽為“脫貧路上的領路人。”
作為支部書記,他把農村黨建工作作為自己的主責、主業。“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帶頭講黨課,帶頭開展“四講四有”專題討論會,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堅持召開全體黨員會議,組織廣大黨員關注“臨汾黨員先鋒號”,積極開展“三在一平臺”活動,以嚴的標準、實的作風,教育黨員干部要牢記宗旨,樂于奉獻。通過學習教育,進一步增強了全體黨員的公仆意識和宗旨意識,增強了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
為了讓村里的貧困戶早日脫貧,他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在今年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為了群眾能夠集中安置,他把自家的3畝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讓出來,先給村里群眾集中蓋房子。為了規劃好、實施好這一民生工程,他找相關人員給群眾設計房屋布局,他協調電力公司拉電線,協調水利部門接水管,他東奔西走,積極協調。截至目前,共集中安置40戶。這一民生工程的實施,不僅達到了綠化、亮化、美化的效果,而且村里專門修建了廣場,還會有一排公共用房,以備村里誰家有婚喪嫁娶事宜,方便廣大群眾臨時使用。他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村里的老黃牛”。
為了村里的工作和群眾的冷暖,張忠德經常顧不上吃飯,顧不上喝水,顧不上自家地里的農活,全心全意撲在群眾的工作上。10月下旬正是蘋果收獲的季節,他的5畝果園的蘋果也掛滿了枝頭,可是他要給建檔立卡戶填寫貧困手冊,一邊是紅彤彤已經預訂的蘋果,一邊是貧困戶的生產生活,面對這個艱難的抉擇,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走進貧困戶的家里,認真地講解有關精準扶貧的政策知識,詳細地填寫有關貧困戶的信息資料。就這樣,為了工作,他的蘋果是全村最后一家出售的,別人都笑他傻,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他應盡的職責,應盡的義務,他愿意無怨無悔地服務廣大群眾。
中垛村集體經濟薄弱,為了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年初,村里專門召開了“兩委”班子會議,制訂了“空殼村破零行動”工作計劃,建立了“破零”工作臺賬,同鄉黨委、鄉政府簽訂了農村集體經濟“破零”責任承諾書,明確了集體經濟破零的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做好了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各項工作安排。一方面通過發包115畝土地增加村級集體經濟;另一方面采取“種植+采摘+旅游的發展模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如油用牡丹園,在發展常規種植業的同時,可開發為特色旅游產業,借助牡丹園附近的果園,開發為蘋果采摘園等,通過“種植+采摘+旅游的發展模式”增加村級集體經濟。
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悅耳的篇章,有的只是樸實無華,平淡無奇的樸素工作,張忠德用用行動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先人后己、勤政為民的光榮典范。在他的帶領下,中垛村的經濟發展和各項事業將蒸蒸日上,中垛村的人民群眾和村風民風將淳樸向上。(陳健翔 陳澤 張曉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