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透的玻璃門望去,夏勇所開的店鋪與其他精品店無異,裝修簡單不失精致,貨架羅列整齊有序。走起去,才發現這里別有洞天:墻壁四周被大大小小、錯落有致的格子占據著,陳列其中的物件雖小,卻貴在新穎有趣。
如今,27歲的夏勇擁有了屬于自己的4家連鎖格子鋪,實現了從小會計到“掌門人”的華麗轉身。
驚喜發現,小格子大夢想
200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的夏勇懷揣著年輕人特有的激情與夢想毅然南下,順利進入廣東佛山一家會計事務所工作。
2010年11月底,漫步在佛山街頭的夏勇,偶然間發現了一家獨特的店鋪,店內由一個個格子構成,里面塞滿了各式各樣的零食、玩具、化妝品、服飾等。在與店主交談過后他才得知,類似這樣的格子鋪在佛山還有很多,每個格子都可以單獨出租。格主選好物品后,由老板代賣和收取提成。
這樣新鮮的店鋪使夏勇頓時來了興趣,潛藏在心中多時的創業夢想瞬間被激發。“我要把格子鋪帶回臨汾,并發展成連鎖店!”夏勇笑著說,“當然,這種經營模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比如,管理有難度,格主所進的貨物也容易重合,影響彼此的銷售量。我決定啟用格子鋪這一裝飾風格,所有格子都由我進貨、打理。”說干就干,夏勇立即讓母親幫忙搜尋合適的門店,并前往廣州考察市場和尋覓貨源。確定了創業思路,選到了心儀的門店,他力求在半個月內迅速開業。
2011年1月,經過一番緊鑼密鼓地籌備,夏勇的第一家格子鋪順利開張,他將店鋪命名為“格有格調”。看到顧客源源不斷,銷售額節節攀升,他長舒了一口氣,慶幸自己挖到了好項目。那年春節一過,他放心地將格子鋪全權交給店長打理,再次回到佛山繼續財務工作。
攻克難關,開啟創業之門
然而好景不長,格子鋪的客流量銳減,連續幾個月處于虧損狀態。夏勇心急火燎地遞上辭職報告,回到臨汾準備全心全意拯救自己的事業。
經過多日的觀察,夏勇在聽取店長、銷售員、顧客給予的意見后,努力讓自己靜下心來,認真分析格子鋪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拓展經營思路。
“剛開業時,我想一鳴驚人,用一些新鮮的小玩意兒來奪人眼球。”夏勇分析說,這些物品雖然造型獨特卻不實用,能吸引顧客的眼球卻不能激發顧客的購買欲。如何留住消費者,成為擺在他面前的重點。
在重新整理經營思路后,夏勇將零食、文具、內衣、手表、皮包、拖鞋等引入店鋪。在進貨時,他有意避開爆款、熱銷款,拒絕和其他精品店撞款,盡量淘出獨特、別致的物品,爭取做到先人一步,打造獨具特色的格子鋪。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夏勇的良苦用心讓格子鋪重獲顧客青睞,但他懸著的一顆心還沒放下,新的問題又浮出水面。
夏勇無奈地長嘆一聲說:“員工流動性大最讓我頭疼,因為賣的種類比較雜,物價不太好記,加上員工素質高低有別,短期培訓難以上崗。好不容易能出師了,結果不是結婚了,就是跳槽了。”最令夏勇絕望的是,開業不到半年,員工全部離巢,剩下他一人身兼多職,鋪貨、銷售、打掃、結賬……全由他一人打理。“前來應聘的人不少,但符合條件的人實在少之又少,那段日子太艱難了。”他說,這使他一度產生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次次拿起做好的轉讓牌,卻始終沒有勇氣掛在門外,他不忍心精心構筑的事業如此快速地隕滅。
“來應聘的小姑娘大多剛步出校園,經驗不足是情理之中。于是我就放寬了招聘條件,親自培訓員工。雖然她們距離獨立上手還慢一些,但我有信心,因為我也是從伙計一步步到老板的位子。”在這樣的堅持中,夏勇累并快樂著,堅定不移地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步步為營,鋪就成功通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夏勇的第一家格子鋪慢慢步入正軌,他決定乘勝追擊,盤下五一西路的一家門店順勢開起第二家格子鋪。“第一家店雖然生意不錯,但成本還沒有收回,當時再開第二家店實屬冒險,但我想嘗試一把。”位置選得好,生意自然跟著來,“格有格調”百貨店成了山西師大學生的必逛之地。本是冒險之舉,卻喜獲成功,這給了夏勇無窮的信心。“我想再接再厲,開始運作第三家店鋪。但創業不能只靠勇氣,還需要理性地分析。選址是很關鍵的,千萬不能馬虎。”一有時間,他就穿梭在市區的大街小巷,觀察各個路段的客流量。
經過半年的耐心等待,夏勇鎖定了解放路的一家鋪面。“這個位置處于鬧市區,臨近學校、單位、商場,是很多人的必經之路。為了簽下這家門面,我也費盡了工夫。”他說,選址、進貨都需要眼光,發展店鋪必須耐住性子,不能一味擴張。
如今的夏勇,擁有了屬于自己的4家連鎖格子鋪,樹立起自己的品牌,順其自然成為眾人眼中的有為青年。面對贊賞,他始終保持著謙遜與低調。對于自己的創業理念,他這樣總結:“成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也充滿著樂趣和挑戰。不能沉溺于糾結的過程,要專注于找到解決方案,做生活的有心人,享受創業的每一個階段。”對于未來,夏勇只想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把自己的格子鋪做大、做強。
本報記者 卞志強 侯映坤 實習生 劉靜 文/圖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