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全市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會議貫徹落實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4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研究分析新常態下我市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對全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會議指出: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攻堅克難,努力開創我市“三農”工作新局面。 本版主持人 2015年全市農村工作總體思路
按照中央、省委關于農業農村工作的部署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穩糧增收這個中心,抓住轉方式、調結構這條主線,做大特色優勢產業,做好興水增綠兩篇文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深入推進農村改革,不斷激發農村活力,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弊革風清、促進富民強市做出新貢獻。
強化措施狠抓落實
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把農業農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
二要不斷加大“三農”投入。要認真研究中央和省出臺的強農惠農政策,加大項目和資金爭取力度。
三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各級領導干部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學習討論落實活動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工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三嚴三實”、四有”的要求,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以作風的轉變推動各項工作開展。
四要嚴格考核獎懲,強化工作督查機制,定期督查,動態督查,敢于動真碰硬,嚴查不落實的人,嚴處不落實的事。
●持續推進穩糧增收
一是嚴守全市耕地紅線,嚴格落實“占一補一、占補平衡”政策,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面積穩定在700萬畝以上;二是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種糧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穩定小麥種植面積,因地制宜擴大玉米、馬鈴薯、雜糧等產業,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三是繼續抓好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重點建設40個萬畝高產示范區,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切實提升單產水平。四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集中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和特色農業品牌。
●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
一是推進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繼續抓好“四個百萬畝”基地建設,依托“一縣一業”基地縣和“一村一品”專業村項目實施。繼續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申報一批省級和國家級農業園區,不斷提高農業規?;?、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現代化水平。按照“產名品、創名牌”的思路,支持企業、合作社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山西省著名商標。繼續抓好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重點在項目用地、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龍頭企業大力支持。積極探索龍頭企業聯結合作社、帶動農戶的組織模式,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業產業化更好發展。二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龍頭企業+基地(園區)+農民合作社+休閑旅游”的模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產業,把農業由單純的農作物生產向農產品加工、流通及集休閑服務業等領域拓展,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三是推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現代農業發展。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三品一標”認證監管,從源頭上把好食品安全關。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步伐,開展全方位科技服務,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發展循環農業,發展農村沼氣,推進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做好興水增綠兩篇文章
一是“興水”,破解水資源瓶頸制約。二是“增綠”,重現青山綠水。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全力做好三方面工作:大力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多措并舉保護森林資源;積極推動興林富民產業。
●努力構建現代化畜牧產業體系
抓好國家啟動糧油型和種草結合型循環農業示范縣建設的機遇,加快畜牧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建設。以“推進現代畜牧產業”為中心,以“轉型創新驅動和保障質量安全”為主線,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畜牧業體系。
●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
一是完善提質工程要上新臺階。要繼續推進連片貧困地區公路連通、山老區和煤炭采空區農村群眾飲水安全、高標準園林村建設、新農村電氣化、標準化學校、農村幼兒園、農村“三留”人員關愛體系、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戶戶通、農村養老保險等工程和工作,全面完成省定工作任務。重點集中解決7.9萬人的飲水問題,抓好30個高標準園林村建設,完成33所農村幼兒園改擴建,完成農村改廁3.1萬戶,新建80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實施3萬戶廣播電視衛星戶戶通提質工程。二是農民安居工程要有新突破。三是環境整治工程要見新成效。要綜合考慮區位等因素,選擇適合不同農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模式。四是宜居示范工程要創新局面。要堅持分級創建、分類示范、分批推廣的總要求,在全市扎實開展美麗宜居示范村省、市、縣“三級聯創”活動,出臺《全市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活動方案》,在2014年啟動5個省級、17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的基礎上,再啟動17個省級、50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的創建工作。
●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一是國家光伏扶貧試點。抓好我市被確定為光伏扶貧工程試點市的機遇,整合扶貧資金,在全市10個山區縣和平川翼城縣的90個貧困村實施光伏扶貧項目試點工程。二是產業扶貧。加快省、市企業參與產業扶貧開發工程步伐,督促、幫助、協調省屬企業與貧困縣已確定的30個項目的落地,做好市內企業項目篩選和對接。三是易地扶貧搬遷。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推進思路,在全面完成2014年移民任務的基礎上,再完成8000人的移民搬遷工程。四是片區開發,著力實施好第二輪大寧、吉縣連片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項目。五是整村推進。啟動實施2015年34個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做好村級規劃的編制審批與項目實施。同時要繼續抓好干部駐村、精準扶貧、金融扶貧、外資扶貧等工作,確保我市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一是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鋪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夯實農業經營體質創新的基礎。二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按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個層次,加快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引領者、推動者。積極發展良種種苗繁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創新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積極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為農民提供更多的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三是探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扎實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四是著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啟動農村產權抵押試點工作,擴大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試點范圍,健全農村融資擔保體系,切實降低農民貸款門檻。探索設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通過擔保和再擔保方式,解決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業企業的融資困難。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