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國第六個扶貧日
今年的主題是:“盡銳出戰、決戰決勝”
凝聚合力盡銳出戰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臨汾是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全市17個縣(市、區)中,永和、大寧、隰縣、吉縣、汾西5個縣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中,永和、大寧為省級深度貧困縣,鄉寧、蒲縣、浮山、安澤、古縣5個縣為省級貧困縣,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村662個。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創新攻堅體系,下足繡花功夫,補齊工作短板,提升質量成色,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經過不懈努力,10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7個,7個非貧困縣整體脫貧,貧困村減少到86個,貧困人口減少到2.2萬,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7%,全市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實質性突破。
今年,市委、市政府高位推進,高壓傳導,高密度安排部署,始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確保到年底大寧、永和、汾西3個貧困縣摘帽,81個貧困村退出,2萬貧困人口脫貧,實現全市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兩不愁三保障”確保脫貧成色
移民新村
教育扶貧“改薄工程”
貧困戶喜遷新居
最美鄉村醫生
貧困戶用上了自來水
義務教育,全面實施“改薄工程”,10個貧困縣全部通過國家認定。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基本醫療,全面落實“三保險、三救助”政策,全面實施縣域內定點機構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全面開展健康扶貧“雙簽約”服務。住房安全,易地扶貧搬遷突出整村搬遷、突出風貌建設、突出產業就業保障,“十三五”期間完成49683人易地搬遷任務,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飲水安全,建成農村飲水工程4616處,解決了12.1萬農村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消費扶貧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消費扶貧展銷活動 蘇亞兵 攝
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備受青睞
堅決落實省消費扶貧“五進九銷”措施,扎實推進我市消費扶貧“五進十銷”,定方案、建平臺、搞活動,全力打造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全員參與的消費扶貧新格局,助力貧困地區群眾增收致富。市級成立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發改、農業、扶貧、商務、機關事務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副組長,20個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消費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全市消費扶貧工作行動方案》,切實加強了對消費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聯動。各縣(市、區)在縣級建立了產品供應平臺,市級在廣奇財富中心開設全市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展銷中心暨銷售平臺,試運營期間共簽訂采購訂單300余萬元。舉辦全市消費扶貧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組織市直140余家部門單位,與10個貧困縣63家企業代表、200余種產品洽談對接,現場達成購買意向50余萬元。
生態扶貧實現增綠增收
林下經濟
生態扶貧工程
強力推進生態扶貧“五個一批”工程,全面推廣大寧縣“購買式造林”經驗,努力實現生態建設和脫貧攻堅“雙贏”。10個貧困縣完成退耕還林43.58萬畝、惠及貧困戶2.4萬戶7.63萬人,承擔造林任務的扶貧造林專業合作社達233家,發展護林員8511人,帶動11.4萬貧困人口脫貧。
攻堅機制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制度保障,先后出臺了《“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聚焦深度貧困集中力量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堅決打贏全市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制定了《開展精神扶貧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的指導意見》《激勵扶貧干部擔當作為實行容錯糾錯的八條措施》等重要文件。創新構建脫貧攻堅目標責任和工作落實“兩個體系”,實行“五清單兩標準一檔案”“周例會月報告季總結”制度。特別是周例會方面,每周各縣(市、區)委書記或縣(市、區)長親自主持召開周例會,研究解決了一大批在政策落實、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強化動態管理、精細管理、臺賬管理,建立重點工作“月通報、月調度和定期催辦”機制,有效夯實了精準扶貧脫貧基礎,提升了脫貧質量成色。
技能培訓帶動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廚藝培訓
柳編工藝
打造“臨汾技工”勞務品牌,大力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全力促進貧困勞動力更高質量就業,形成了“浮山廚師” “蒲縣柳編”“襄汾燒餅”“華翔大工匠”等為代表的勞務品牌,僅襄汾“晉襄酥”燒餅勞務品牌就帶動全縣4萬余人從事燒餅相關產業,被省人社廳授予省級勞務品牌。大力發展扶貧車間,組織勞動密集型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辦廠、實施生產加工項目分包,建設扶貧車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駐村幫扶提高群眾認可度
駐村工作隊在幫扶村建成菜園
堅持把“最能打仗的人”選派到脫貧攻堅主戰場,研究制定了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兩個選派管理辦法,全市先后選派第一書記2073人、駐村工作隊員7942人開展幫扶工作。目前,全市共有省、市、縣三級駐村工作隊661支、1984人,中直、省直、市直、縣直單位選派的第一書記661人,全部深入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助推脫貧攻堅。在全省率先研發了干部駐村幫扶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全市干部駐村幫扶工作的精準管理。扎實開展干部駐村幫扶“六大行動”22項主題活動,大幅提升了幫扶工作群眾認可度。各級扶貧干部政策業務培訓實現全覆蓋,全市共舉辦各類脫貧攻堅培訓班286期、3.5萬人次以上。市委黨校將脫貧攻堅內容納入主體班教學計劃,先后舉辦11期主體班次,培訓干部500余人次。
扶貧扶志激發內生動力
文藝下鄉
道德銀行
貧困戶脫貧喜脫單
大力開展“孝親敬老”“扶貧公益專崗”“打造臨汾技工品牌”“倡導新風”“激勵關愛扶貧干部”“黨建領航”等精神扶貧激發內生動力“六大行動”,在全社會營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真情投入、干事創業的攻堅氛圍,有效激發干部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蒲縣率先在全省開設“道德銀行”,用“存美德、取實惠”的方式大大激發了農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成為全省典型。
產業扶貧筑牢脫貧根基
蘋果大豐收
蒲公英茶葉產業
金梨產業奔富路
光伏扶貧工程
積極構建“1+X”產業扶貧支撐體系,大力發展以主導產業為引領、其他特色產業為補充的“1+X”產業扶貧支撐體系,吉縣蘋果、隰縣梨、永和紅棗、汾西肉雞等主導產業已具有一定規模。光伏扶貧在全國起步最早,大寧縣而吉村光伏電站被國務院扶貧辦劉永富主任譽為“光伏扶貧第一站”。大力推行以村級電站為主、集中式地面電站為輔的光伏扶貧模式,全市建成并網701座村級光伏電站和11座集中式地面電站,累計結算收益1.17億元。培育發展了一批實力強、規模大的扶貧龍頭企業,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不斷完善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
供稿:趙景華 圖片除署名記者外均由各縣(市、區)扶貧辦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