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麥收時節,田野一片金黃。5月31日,記者在堯都區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洪堡國家試驗基地看到,在良種良法的護航下,300多畝麥苗根粗苗壯、穗大粒飽,一派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今天是全市優質小麥產業對接研討會暨新品種觀摩的日子。市種子站、堯都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的一行人及周邊縣市的糧食企業和種糧大戶來到這里,探討優質小麥在種植時間推遲的前提下,如何通過良種良法達到保產豐產的效果。”該所副研究員姚勇介紹。
麥田里,姚勇隨手抽出一根麥穗,搓出麥粒,數了數后,放到嘴里嚼起來。“今年小麥個頭齊整,穗頭大,顆粒飽滿,產量和品質都很不錯。”
觀摩會上,一行人對試驗基地的小麥產量進行調查后得到一組科研數據,精選優質強筋小麥品種“中麥886”,經7個示范點測試,平均畝穗數達到38.8萬、穗粒數36.1粒,千粒重43.1克,預計畝產能達500公斤以上。
記者了解到,受去年秋汛影響,全市小麥播種推遲時間長達半個多月。為此,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緊盯小麥生長關鍵時期,通過適期晚播、足墑播種、推遲澆冬水、提早澆春水的方法,達到推遲小麥發育的目的,有效預防倒春寒、倒伏的現象,確保了今年小麥豐產豐收。
如今,看著顆粒飽滿的麥苗,嚼著濃濃的麥香,來自上海農樂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域經理難掩興奮期待,在他看來,小麥保產增產是一個系統工程,良種與良法至關重要,對下一步企業發展小麥托管事業提供了科技支撐。
“本次的觀摩活動,旨在讓更多的農民朋友聽明白、會使用,把關鍵技術落實到位。”在場人員連連點頭,對姚勇的良種良法表示肯定。這場觀摩向糧食企業和種糧農民、糧食種植托管機構推介適宜的小麥品種及配套技術,真正實現正確選種、科學用種。
記者 祁欣 鄭遠飛
責任編輯: 吉政